理大研標靶療法 治骨關節炎疼痛

2021-09-15 04:30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系主任楊莫(左二)表示,納米標靶治療可維持數以日計的鎮痛效力。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系主任楊莫(左二)表示,納米標靶治療可維持數以日計的鎮痛效力。

  (星島日報報道)過往骨關節痛主要靠藥物治療,但藥效只有數小時,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研發出,利用標靶治療技術,治療骨關節炎疼痛,鎮痛效果可長達數日。研究團隊指,注射加上特定塗層及抗體的納米針,配合光聲成像引導技術,鎖定引發痛楚的蛋白質,並在患處照射紅外線光,施以光熱療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痛處的運動功能。

  出現關節痛,主要源於一種名為神經生長因子(NGF)的蛋白質,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表示,新技術是將加上NGF抗體,以及二硫化鉬納米片塗層的納米針注射體內。團隊指,治療方案透過光聲成像引導技術,追蹤已鎖定痛處的納米探針,而二硫化鉬在導熱以及水溶性方面有良好表現,是優質的光聲成像造影劑。與此同時,NGF抗體將探針直接綁定NGF分子,利用光熱療法,將照射患處的近紅外光激光轉化為熱量,破壞NGF分子,達致舒緩疼痛的效果。

  帶領研究團隊的副系主任楊莫表示,比較現有藥物一般只能鎮痛數小時,這次研究顯示,納米標靶治療可以維持數以日計的鎮痛效力,為臨牀轉化提供良好前景,他續指,小鼠實驗結果顯示,標靶光熱治療的鎮痛作用持續三至四天,效果令人滿意,而且有效改善患處的運動功能。

  過往臨牀實驗顯示,使用高劑量NGF抗體會加劇關節病變。該系副教授溫春毅表示,研究團隊研發的標靶診斷治療同步技術,能鎖定並消除NGF,可將所需的NGF抗體劑量降至最低。目前只需以往臨牀實驗所使用劑量的百分之一,已可以達到控制骨關節炎疼痛的效果。此外,他表示,結合抗體的納米探針,配合光熱治療,能夠更有效降低關節組織的NGF水平,並且不損患處周圍的軟組織和骨骼。

  團隊指,現有的鎮痛藥並非靶向,部分更有明顯副作用。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所費不菲,加上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惟新技術目前只經過動物實驗,尚未進入臨牀試驗階段,估計需時五至十年才能推出市場。溫春毅希望,技術被廣泛使用後,能幫助骨關節炎患者延後接受手術的時間,並且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