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企掟海外資產 今年套回819億

2021-09-08 05:30

市場研究商IDG
市場研究商IDG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經濟近20年持續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由於資本增加及國家鼓勵下,不少企業都跨越國門前往海外進行投資,包括直接投資或進行收購合併,購物目標從奢華酒店至足球隊不等,成為推動國際金融市場的一支新力量,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變,中國商家由以往主要作為「買方」,漸變為「賣方」為主,據市場人士分析稱,出現這種轉變,部分原因是個別公司趁機獲利,部分則因為受到當地政府審批受查而無奈被逼出售資產。

  總結由年初迄今,根據彭博編製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剝離海外資產涉及金額約為105億美元(819億港元),為1998年金融風暴以來第2高,較2020年的150億美元(1170億港元)少,但市場預計今年應會超越去年水平。

  中金跨境收購合併中國主管Bagrin Angelov指出,這些日子中國企業會主動地審視他們的資產組合,而非僅買入了就算數,當有一個好的報價,他們持開放態度,至少評估出售可能。部分項目是個別國家在多年前向中國出售資產後,目前重新對其產生興趣,如深A股中國天楹於6月同意出售西班牙廢物管理公司Urbaser SA,作價18億美元。同樣是6月,中國泛海控股同意出售IDG予黑石集團。IDG是著名市場研究公司,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信息技術公司之一。IDG已經創建了許多領先的技術和媒體品牌,並經營着成功的風險投資業務。中國泛海控股是於2017年購入該業務,今次轉讓獲利多少則暫未悉。

  目前熱衷於出售資產的企業,本身財務並無壓力,不像中國恒大集團(3333)及海航集團,要積極減少資產以籌措資金以削減公司債務。這些資產賣家所出售的資產,部分是擁有強勁現金流的公司,因其估值在疫情及低息環境下已急升,資產持有者欲趁機利。

  另外,基建及公用事業亦是中國企業較喜歡出售的資產,根據彭博早前報道,北京首都創業集團尋求以10億美元,出售其於2014年以6.67億美元購入的紐西蘭的廢棄物管理業務。另外,中國三峽集團已接近達成一項交易,將其市值最多達20億美元的海外可再生能源組合的25%權益出售。

  法資投資銀行Natixis SA亞太收購合併主管Miranda Zhao坦言:「這是他們變現的最佳時候。在現時低息環境下,這些資產提供健康的回報息率,對一些策略投資者或基建投資基金來說算屬吸引。」

  不過,有些資產是中資根本不情願出售,據知情人士透露,科瑞集團正與美國銀行合作,研究出售其在德國血漿供應商Biotest AG的股權,借以解除這項因美國干預而遭衝擊的投資,這項業務是於2018年購入。知情人士說,科瑞已開始評估潛在買家對 Biotest AG的興趣。Biotest AG的普通股價格在過去12個月內上漲32%,使公司市值達到約12億歐羅(109億港元)。

  這鼓賣產之風,不但在海外發生,在國內當然也少不了。最新一單是已出售IDG予黑石集團的中國泛海控股,市傳該公司擬出售位於北京的民生金融中心予中國太平(966)母公司,作價200億元人民幣,以籌措資金應付海外市場需要,若成功出售,將成為疫後最大宗金額的交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