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發展潛力顯現 人型機械人普及需時 擁靈活移動四肢 製作成本極高

2021-09-07 03:55

Boston Dynamics Atlas robot
Boston Dynamics Atlas robot

美國電動車生產商Tesla創辦人馬斯克繼打入太空事業後,最近宣布開發人型機械人,令相關技術前景再掀討論。經歷過去一年多的疫情,機械人技術應用迅速,送餐、消毒機械人早已進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惟模仿人類、可靈活移動四肢的智能機械人尚未普及。業界分析,人型機械人雖便於在障礙物中行走,惟製作成本極高,估計技術需要到30年後,才有普及應用的可能。相比起人型機械人,四足行走的機械狗由於技術難度較低,近年成為業界寵兒,並爭相開發不同場景的應用,包括運輸及救災等用途。

馬斯克上月宣布,正開發Tesla Bot人型機械人,其身高達5尺8吋,可利用雙足直立行走,速度為每小時8公里。原型機預計在明年發布,用以完成人類生活中「危險、重複、或者是無趣的工作」。

機械手握重物有難度

雙足行走的機械並非新事,波士頓動力公司在2013年研發的Altas人形機器人已具備相關功能,惟昂貴生產成本令Altas一直難以普及,港大在2013年就以每部1500萬港元的價錢購入Altas。東興自動化副董事長林朗熙解釋,機器如要模仿人體四肢的活動能力,需要安裝多個摩打,並設置程式同步,以目前技術,單是一隻可靈活移動的機械手,成本也要十多萬元。

波士頓動力公司在上月發布影片,片中兩隻Altas在布滿木箱的室內空間行動自如,甚至做出後空翻等高難度動作。不過,林朗熙表示,人型機械人另一個難以跨越的技術問題,是其雙手提起重物的能力。有份協助研發中風長者復康機械手「HandyRehab」的他指出,如要模仿人類用手拿起重物的動作,機械人每個手指關節都要配上摩打,手握力要求愈高,配備愈多,重量亦隨之增加。

諾達科技機械人首席市場官林智祥表示,機械手暫時未能因應不同物件硬度,調整緊握目標物件所需的力度,「機械人不似人類有肌肉,例如拿起桌球、即棄膠杯,就算可感知物件重量、物件大小等,但未必可準確分辨出握物力度。」

生產成本需30年才降低

林朗熙認為,以目前技術要製作與人高度相若的人型機械人,成本須7位數字,難以找到買家,「如果想做到買一部人型機械人在家做工人,價錢必須要大眾化,估計生產成本要30年後才可跌至比較低的水平。」

人型機械人不止造價貴,業界相信維修費亦不便宜。路邦科技首席技術官麥騫譽指出,港大斥資千萬元購入雙足人形機械人Atlas,當年在比賽中行了幾步便仆倒,「一般機械手腳都要數十萬至百萬元,可想而知機械人一旦有損傷,維修費一定貴。」故他認為,機械人不一定要用人型為藍本,着重於機械手部動作也可減輕人類工作,以其研發為例,由配備機械手的機械人協助扭動及按下按鈕,可減低進入病房的感染風險,「機械人下半身不一定要採用雙足設計,在醫院等室內場地,裝有移動底盤便可。」

只備熒幕及自動導航銷情更佳

不過,麥騫譽相信製作人型機械人是長遠方向。他解釋,以建築、保安巡邏等場景為例,由於地面不一定平坦,故需要雙足或四足爬行機械人,但現時市面大多採用AGV自動導航的機械人,一般只配備車轆,應用場景仍有限制,「上不到樓梯,也行不到凹凸不平的道路。」

林朗熙則對人型機械人發展抱懷疑態度,並以今年6月日本軟銀集團傳出停產Pepper機械人的消息為例,該機械人具備雙手,並有意模仿真人的外貌,惟銷情並不理想。相反,其放棄模仿人型,只配備熒幕及自動導航功能的機械人,卻在疫情中大受歡迎。他以其代理的智慧機械人Temi為例,由去年3月至今已在港出售過千部。

tesla bot
tesla bot

看好機械狗協助救援

林朗熙分析,放棄模仿人型有助減低成本,「Temi機械人只需要3個摩打,但人型機械人如果要做得好,一隻手也要十幾個摩打。」此外,就着利用機械人進行客服工作為例,他認為,技術關鍵在於背後的人工智能系統,能否有效處理語言及溝通,暫時未見模仿真人外貌的機械人在此有特別優勢。

相比起人型機械人,科技業界似乎更看好機械狗的發展。事實上,波士頓動力公司目前最成功的商業化產品,正是機械狗,此產品亦獲得本港土力工程處購入,協助工程人員在山泥傾瀉現場,提高山泥傾瀉緊急服務效率。林朗熙指出,相比起雙足的人型機械人,四足的機械狗較容易處理行走時平衡機身的問題,亦能以較快的速度行走,適用於室外的環境,「例如地震後,如果被困者身處的地方,救援人員未能走近的話,體型較小的機械狗可將食物及水帶給被困者,增加存活機會。」

記者 郭增龍 林紫晴
原文刊《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