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意改革增成分股數目 恒指公司:非濫竽充數

2021-08-30 04:30

恒生指數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表示,恒指公司對揀選成分股十分嚴謹,不會盲目加入新經濟股。
恒生指數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表示,恒指公司對揀選成分股十分嚴謹,不會盲目加入新經濟股。

  (星島日報報道)恒生指數近年銳意改革,包括容許新經濟股納入恒指,增加成分股數目等。不過,部分恒指新貴股價走勢欠佳,惹來非議。恒生指數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恒指公司對揀選成分股十分嚴謹,「一定不會」為了湊足80隻成分股目標,而加入質素欠佳的股份,亦不會盲目加入新經濟股。

  恒生指數公司在今年3月公布改革方案,表示會把恒指成分股數目,在明年中前增加至80隻,而最終數目定為100隻。恒指將會在9月6日,加入信義玻璃(868)、李寧(2331)及招商銀行(3968),同時剔出交通銀行(3328),但成分股數目也只是增至60隻,距離80隻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有評論指,部分新藍籌質素欠佳,例如阿里健康(241)以及海底撈(6862)染藍後股價均大幅走樣,質疑恒指繼續擴充規模,將加入質素更差的股份。

  恒指公司每3個月檢討恒指成分股一次,現時距離明年中只有3次修改恒指成分股的機會,黃偉雄表示,恒指公司對加入成分股十分嚴謹,「一定不會」為了滿足80隻的目標,而強行納入質素欠佳的股份。

  在今年3月公布改革方案之後,市場估計其後每次指數變動,都會淨增加5隻新貴,但實際上,在5月以及本月的改動,成分股只是分別淨增加3隻以及2隻,反映恒指公司對揀選成分股十分審慎。

  另外,恒指公司在去年5月,宣布容許「同股不同權」以及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公司加入恒指,並在今年3月,將這些股份佔恒指的比重上限,由5%調高至8%,即是與一般成分股看齊。不過,阿里巴巴(9988)、美團(3690)等新經濟股,表現未如理想,更大幅拖低恒指表現。

  黃偉雄表示,每次季度檢討,都會考慮候選股份的市值、成交、行業代表性以及財務表現等多個因素,不會刻意加入新經濟股,而在最近兩次的季度檢討當中,亦沒有被視為新經濟股的公司入選。

  對於不時有同系公司先後染藍,如信義光能(968)與信義玻璃、阿里巴巴與阿里健康等,他表示每次成分股檢討都是獨立進行,而同系公司加入恒指,都要按流通市值加權的方式作出調整,即是母公司持有的子公司股份,在計算恒指比重時不作考慮,不會有雙重計算的問題。

  對於兩地上市的阿里巴巴,不時有股份由美國搬到香港,有評論指這會增加阿里在香港市值,從而增加在恒指比重,指數基金需要追貨。假如搬貨到香港是為了趁機減持,則指數基金無異變相「接火棒」。

  黃偉雄澄清,兩地上市的藍籌股,即使有股份由外地搬到香港,也不一定影響該藍籌股在恒指比重。假如該等股份是存放在海外存託證券(例如ADR、美國預託證券)的託管銀行,即使在香港中央結算有紀錄,也不會計算為流通市值,對相關股份在恒指比重也沒有影響。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