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科技欠研發資金 劍擊風帆望門興歎 AI大數據分析姿勢 助提升訓練效能
2021-08-18 03:55
運動員在奧運場上的對決,勝負取決於分毫之間的差異,為增加勝算,全球早已開展運動科學競賽,本港也不例外。科大為「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研發單車「破風」戰衣之外,有研發機構亦為划艇、劍擊隊度身定造高性能運動服,讓港隊運動員披上本地設計,出戰國際賽事。近年學界及創科界也善用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分析,協助運動員提升訓練效能,惟礙於研發資金不足,令運動員得物無所用,學者建議政府盡快增加支援,以免錯失最佳應用時機。
要在奧運等國際舞台取得佳績,運動員的天份及努力固然重要,但與對手表現的分毫差異,可由運動科學「助攻」。本港單車隊代表李慧詩在今屆奧運所穿的「破風」戰衣,正是由科大風洞實驗室進行多重測試,度身訂造減低風阻,令新戰衣比傳統單車衫平均節省2.5%以上的功率。
事實上,本港學界及創科界不乏運動科技研發,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早在十多年前,與本地大學合作,研發各類高性能運動服。該中心近年也專為划艇、劍擊及田徑運動員,設計比賽及訓練服裝,當中由其中心研發的不對稱劍擊鞋,已於上屆奧運大派用場。該中心總監(項目發展)姚磊指,由於運動員需接受高強度訓練,故設計及研發高性能運動服時,需顧及生物力學,並從物料選擇方面入手,「物料上散熱要快,運動員的核心體溫才不會過高,否則會影響其速度。另外,運動員通常要連續比賽數天,所以設計上需令他們的肌肉快些恢復。」
姚磊直言,不同體育項目對運動服的要求不一,但最重要是讓運動員有信心、自在地做出動作,以划艇項目為例,由於運動員需坐着划艇,故設計運動服時需考慮其腰部,同時改良其衣服接駁位,如採用無縫設計,避免運動員的皮膚與衣物縫綫摩擦而刮傷。為讓運動員在訓練及比賽時有良好的睡眠質素,該中心於一八年亦與香港體育學院合作,製造易攜床墊及床墊套等床上紡織用品。
東京殘奧舉辦在即,殘疾運動員的需求也不容忽視,該中心近年針對硬地滾球運動員的需要,研發高性能輪椅坐墊,減低運動員受傷風險,姚磊說,「度身定造的坐墊,可讓運動員坐得更穩定,保持良好坐姿,發力更準確。」她透露,正與體院商討,為更多體育項目研發高性能運動服,相信政府將加大力度支援有關研發。
學界及科研界亦善用AI及大數據分析,發展運動科學。香港大學自2019年開始研發AI游泳安全及泳姿分析系统,輔助教練分析,以提升游泳運動員的表現。負責研究的港大運動人工智能實驗室總監霍偉棟指,其系統通過視像鏡頭、AI、電腦視覺及人體姿態估算運算法,分析運動員的泳姿,並獲政府創科生活基金資助,已於兩所中學試行,「運動員不用戴上外置儀器,以游泳為例,只要在泳池底及上蓋安裝視像鏡頭,便可捕捉其人體動作,再由AI分析是否準確達標。」
霍偉棟表示,智能游泳的核心技術也可應用在其他體育項目,包括高爾夫球、瑜伽、跳繩、籃球等,「視乎不同學校的運動專項而定,過程需先與教練研究,將運動的基本動作程式化,作為範本協助分析。」他透露,正計畫將技術應用於劍擊運動上,並將申請校內的知識交流基金,讓更多市民受惠。
本地初創RaceFit的研發同樣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運動員的動作,並制定改善方案。RaceFit首席用戶體驗官潘頎業表示,系統通過感應器模塊收集運動數據,以劍擊為例,只要在運動員身上放置7個感應器,即可通過其人工智能軟件分析其動作,除了可以實時分析運動員的姿勢,更可以制定適合的改善訓練方法。他表示,2019年曾為香港劍擊代表隊示範系統運作,形容當時外籍教練「流晒口水」,希望盡早應用技術,但最終因為資金不足的問題告吹。
潘頎業坦言,要為劍擊設計人工智能系統,並按運動員進度設計方案,過程需要不斷更新加強系統,他估計所需開支達五百萬元,「體院的資助不足,很難使用新科技方案。」他透露,除了劍擊項目外,滑浪風帆代表隊亦曾向他了解方案,惟同樣因為資金不足打退堂鼓。
為了爭取研發資金,潘頎業曾申請政府不同的創科基金,無奈均以不資助體育項目而遭拒絕,他慨歎港府對運動科學的研究支援不足。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科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出,港府的創科基金並無完全排除資助運動科學,然而,科研需要與時間競賽,申請基金往往需時一年半載,隨時錯過最佳應用時機。
雷雄德續說,本港運動員人數少,不利初創建立具盈利的生意模式,如港府不增加資助,運動員難以應用運動科技改善競賽水平,「歐美的科技公司為足球員研究運動背心,成功的話整個歐洲的足球隊都是潛在客源,同一產品放在香港,港超聯只有七八隊球隊,其他運動產品的話,體院就是唯一買家,除非賣到大灣區,各省市代表都買,才會有市場。」
除了資金不足,雷雄德留意到,近年的運動科技,着眼於利用大數據分析,為運動員設計訓練方案,惟本港運動員人數少,要收集足夠數據的難度高。
另一方面,為於中小學推廣運動科學,有學者將於新學年與中學合辦課程,通過體育推動AI等科技學習,同時推行健身手機程式,率先於十多所學校試行。
霍偉棟認為,運動與科學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科技可推動體育發展,體育亦可促進科技學習,故將與中學合推運動科技課程,「希望可吸引『波牛』運動時學習AI、電腦工程,同時希望『書蟲』將知識應用於運動,可以放下書本動動身。」
疫情下長時間停課,霍偉棟指不少學校反映學生的運動量大減,遂啟發他們研發健身手機程式,分析不同運動的肢體動作,例如仰臥起坐、掌上壓等,「通過機械人教練,讓學生在家運動。」他預計,在新學年該手機程式可於十多所學校試行。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