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內地上月CPI增1% 人行料通脹維持平穩
2021-08-10 05:30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通脹連續三個月增速放緩,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按年增速放緩至1%,惟仍高於市場預期,主要受汽油等工業價格影響,內地汛情亦令食品成本上升。人行在貨幣政策報告指出,整體通脹壓力可控,料下半年通脹仍在合理平穩水平。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7月CPI按年上升1%,連續三個月增速放緩,但高於市場預期的升0.8%。其中食品價格下降3.7%,而非食品價格上升2.1%。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指出,與6月比較,中國通脹由跌轉升,按月上漲了0.3%。食品類別中,受部分地區的颱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影響,鮮菜生產和儲運成本增加,價格按月升上1.3%,而豬肉價格雖然按月下降1.9%,但在儲備豬肉收儲政策支持下,有關跌幅大收窄11.7個百分點。非食品類別中,工業消費品價格按月上升0.4%,主要是汽油及柴油價格上漲影響;至於服務價格亦按月轉升0.6%,當中受暑期旅遊影響,機票價格按月大增24.3%。 整體而言,董莉娟表示,期內中國各地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積極實施「保供穩價」政策,市場供需總體平穩。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中國7月CPI和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數字均略高於預期,但並未達到令人憂慮的水平,並認為由於最近中國一些城市出現變種疫情的新增病例,可能會導致未來幾個月通脹壓力有所下降。他又稱,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依然強勁,估計今年餘下時間會繼續保持增長。 至於中國7月PPI按年急升9%至今年高位,同樣是受到原油、煤炭及相關產品價格大幅上升所影響。40個主要工業行業類別中,有32個錄得價格上漲,其中黑色金屬採選礦業價格大增54.6%;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亦上漲48%。 董莉娟指出,PPI按月增加0.5%,但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政策效果顯現,鋼材、有色金屬等行業價格略為下降。至於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受到高溫天氣影響,動力煤需求旺盛,令價格按月上漲6.6%;而國際原油價格上行,亦帶動內地石油相關行業價格升幅擴大,其中石油開採價格上漲7.1%。 人行昨日發表第二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及中國CPI漲幅溫和,PPI階段性上升,整體而言通脹壓力可控,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基礎,人行指出,第二季CPI一直處於1%左右的低位,主要受居民旅遊恢復、汽油及柴油價格上漲和豬肉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預計下半年仍將在合理區間內平穩運行。 對於PPI漲幅擴大,人行指「對此宜客觀、歷史看待」,解釋是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去年低基數等因素所影響,而PPI本身波動較大,預計上漲只是階段性現象,在短期內或維持相對高位,但隨著基數效應消退和全球生產供需恢復,未來PPI有望回落。 人行在報告指出,貨幣政策上,下一階段將統籌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前瞻、有效性,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繼續聚焦支持實體經濟,協助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