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預計中國PPI將在二、三季度見頂

2021-08-09 10:53

國家信息中心總經濟師祝寶良表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從2020年三季度開始上漲,2021年以來漲幅還有所加快,主要是世界各國生產端恢復慢,需求端恢復快,短期內需求生產錯配造成的。疫情導致生產和產業鏈不穩定,部分企業通過擴大庫存規避風險,導致短期價格上漲。全球流動性氾濫,大宗商品金融化,投機炒作也拉動價格上漲。 從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看,全球經濟並不支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首先,疫情影響了各國生產和產業投資,但並沒有嚴重破壞各國的工業生產和運輸能力,隨著各國疫苗普及率提高,在價格上漲的刺激下,各國的工業生產和運輸將率先恢復。預計美歐日等主要國家在今年年底到2022年上半年工業生產將基本恢復常態,其他國家也會於2022年基本恢復。 其次,在世界進入數字化、智能化時代背景下,全球經濟經歷2008年次按危機和新冠肺炎疫情兩輪衝擊後,低增長、高槓桿、高收入差距的格局尚不會改變,大宗商品沒有上漲的基礎。再者,通脹預期穩定。面對低增長和高債務,各國政府對緊縮貨幣政策比較謹慎。同時,世界各國對物價上漲容忍度也在提高。一旦物價上漲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帶來不利影響,緊縮貨幣政策會對控制物價發揮重要作用,正因為如此,目前全球通脹預期較為穩定。 隨著中國加大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力度,預計中國生產價格指數(PPI)將在二、三季度見頂,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受豬肉價格拖累也將處於較低水平,不應也不必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問題過多炒作。(jh)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