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發布最新報告稱,中國政府正通過重大的監管框架轉變,將治理重點轉向統籌增長和可持續性、實現社會公平與安全,政府可能通過降低企業利潤來增加面向勞動力要素的分配,由此帶來的市場影響預計將更持久、更深遠。不過他也表示需警惕過度監管風險。
報告指出,目前正處於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經過多年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後,中國政府將經濟治理重點從注重增長轉向追求平衡增長和可持續性、社會公平、數據安全和自給自足。近期對金融科技、科技巨頭、校外培訓、加密貨幣以及碳排放的最新監管行動,都是今輪監管框架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
邢自強分析指,「在新的治理機制下,中國看來正努力遏制企業權力的擴大,重新平衡經濟中面向勞動者的分配份額,這將帶來企業所分配利潤的減少。」他認為,與社會不平等日益加劇、環境可持續性、數據安全相關的行業正遭遇監管打壓,而在新治理機制下先進製造業、技術本地化和可再生能源行業將獲得政策支持。
同時,他提醒要對過度監管的風險保持警惕,重點關注科技公司在香港IPO的恢復、員工福利明晰化、平台企業相關其它議題、決策者為防止監管變化溢出效應而給出的更清楚指引等。
報告預計,當前監管週期對中國股市估值和股票風險溢價(ERP) 的影響將比以往類似週期更持久、更深遠,因為影響到相當大的市場佔比,尤其是佔MSCI中國指數約40%權重的互聯網板塊。這些受影響行業和股票未來淨利率和營收增長都面臨著極大不確定性。邢自強預計MSCI中國指數將逐漸擁有更加平衡的行業配置,互聯網權重降低、工業和IT等行業權重提高。
具體來看,在監管框架轉變之際,數據型科技和平台企業及房地產公司可能仍將承壓,但半本地化、網絡安全、面向大眾市場的國產品牌、創新藥物、生物技術和綠色經濟有望得到支持。(jh)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