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群體免疫要求升級 全民接種率須逾七成
2021-07-14 07:24
新冠疫苗自去年十二月起於全球接種,部分高接種率地區早已宣布實現群體免疫,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未幾疫情反彈。記者整合高疫苗接種率地區的爆發情況,發現無論使用外國或國產疫苗,同樣無法倖免於疫情復發,令人質疑群體免疫是否只是幻想。專家分析,由於大規模接種疫苗需時,加上抗體水平隨時間下降,令社會整體難以達至理想的抗體水平,整體接種率或須高於七成,方可群體免疫。礙於本港長者接種率低,即使勉強達至七成接種率,一旦放寬防疫措施,病毒恐於長者間爆發,認為港府應着力增加長者接種率。
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以達至群體免疫,是全球各國過去半年的目標,外國學者認為至少有六成以上民眾接種疫苗,方有群體免疫效果,本港專家過去則以七成為目標。以色列是最早宣布達成群體免疫的國家,目前接種首劑及兩劑疫苗的人口比率,分別為六成半及六成,當地疫情一度降至每日少於十宗,惟近日新增確診個案超過三百。
高疫苗接種區均現疫情反彈
事實上,部分接種率與以色列相若,甚至更優秀的國家,同樣出現疫情反彈。記者翻查疫情數據,發現位於非洲的塞舌爾及地中海的塞浦路斯,最近每百萬人確診病例數超過一千;人口過千萬的英國、荷蘭、西班牙、智利,近日每百萬人確診病例數超過一百。過去有言論指出,科興及國藥疫苗有效率不足,是導致群體免疫失效的主因,惟塞浦路斯、英國、荷蘭、西班牙均以接種復必泰、莫德納、牛津/阿斯利康為主,可見不論採用哪一種技術的疫苗,同樣出現疫情反彈。
以上數據是否反映群體免疫一說不再靈驗?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強調,即使擁七成接種率,為社區帶來一定保護力,但不等於病毒會消失,亦不等於社區再沒有病毒傳播鏈。他提醒港人不應心存僥倖,「並非有六百萬人打針就從此天下太平;香港七百五十萬人最終全部都要打針,就算其他人已打針而自己未打,病毒或終有一日傳染自己。」
長者病患抗體反應未如理想
何續解釋,現實世界不似精準的數學模型般可以計算,數學模型假設疫苗百分之一百有效,但現實是疫苗有效率不一,亦因應各地區的變種病毒佔比各異。
何栢良又提醒,抗體水平會隨時間下降,這亦是計算時未有涵蓋的部分:「最先接種的國家早於半年前開始打針,接種者抗體水平下跌後,未必可高效預防傳播。」此外,有部分人如長者、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人、曾移植器官的人等,打針後抗體反應亦未必理想。
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認同,七成群體免疫的說法僅作參考,理論上若有七成人已免疫,餘下三成人即使未打針,病毒未必得以擴散,但實際情況仍視乎有無超級傳播者的出現,「打針可令病毒傳播的世代減少,但阻截到幾多、爆發的情況如何?無人答到。」
放寬社交致群體免疫失效
專家亦提醒,所謂「疫苗有效」,主要在於有效降低死亡率及重症。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解構新冠病毒的傳播特性,因病毒主要經口鼻傳播,疫苗打進體內,最主要減低感染後的重症比例,「簡單而言,打針可以保護到肺部減少發炎,但對口鼻的保護不高,上呼吸道可能仍有感染。」故市民打針後仍能感染,並可傳染予其他人。
針對各地爆發情況,金冬雁指出,由於英國新冠病毒變種病毒株Delta的死亡率與嚴重流感死亡率相若,故當地政府改變策略,將病毒視作嚴重流感,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確診宗數反彈是預料之內,以色列最近的確診個案則集中在未合資格接種疫苗的小學生。何栢良亦指出,美國南部及西南有州份的接種比例特別低,最近現爆發群組,而接種率逾七成的阿聯酋,衞生部門透露有八成四確診者未接種疫苗。
不過,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認為,多國在已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口比率未達七成前,已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才是群體免疫失效的主因。
部分地方首針接種率達六至七成,便開始大幅度放寬社交。陳基湘認為,本港與歐美的疫情存在很大差異,因新冠病毒早已滲透當地社區,其政府不會強求零確診及零死亡,只要死亡及重症數字可大幅減低,已算成功抗疫,但香港疫情相對輕微,不應以同一準則為目標。
高危群應至少八成接種率
不過,港人若期望社交措施獲放寬,或仍遙遙無期。何栢良透露,香港的長者院舍接種率低至百分之二至三,但英國的六十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已高達八至九成,「當地從老齡人口開始打針,最近爆發主要是四十歲以下人士。」
陳基湘直言,香港長者接種率低,或為下一波疫情帶來更高風險:「打針的是健康人士,而非長者等高危群組,本港如再有爆發,重症率或較去年更加嚴重。」他認為,本港應為高危群組設定至少八成的接種率目標,並建議醫管局為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覆診時,同時詢問其接種意願並即場打針。
惟何栢良指出,本港疫苗接種之初,長者從傳媒報道中見到有人打針後離世、中風等個案,錯判疫苗安全性,料一時三刻難以改變長者的想法。
《星島日報》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