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港繁榮穩定最早決策者 嶺大學者指中共助戰後經濟起飛

2021-06-29 15:17

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資料圖片
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資料圖片

回歸24周年及中共建黨百年前夕,香港史專家、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接受中新社訪問時指出,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對香港問題的立場十分明確,即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中共和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方針政策有其歷史淵源。早在土地革命時期,中共主要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等就曾到過香港並開展革命工作,對香港的特殊作用已有所認識。

劉蜀永提到,毛澤東雖未曾親自踏上香港這片土地,卻是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最早決策者。他長期關注香港問題,重視香港,並為香港回歸作好了戰略和政治外交方面的準備。1949年10月,解放軍野戰軍解放廣州後,面對只有4個旅的駐港英軍,卻在邊境羅湖以北40公里的樟木頭一線停下了腳步。原來毛澤東對此問題早有考慮。

1949年初,毛澤東也明確表達過中共中央對香港問題的立場,「目前,還有一半的領土尚未解放。大陸上的事情比較好辦,把軍隊開去就行了。海島上的事情就比較複雜,須要採取另一種靈活的方式去解決,或者採用和平過渡的方式,這就要花較多的時間了。在這種情況下,急於解決香港、澳門的問題,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相反,恐怕利用這兩地的原來地位,特別是香港,對我們發展海外關係、進出口貿易更為有利些。總之,要看形勢的發展再作最後決定。」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對香港採取「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特殊政策,這是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的審慎選擇。中共對香港問題維持現狀,政治上保持了香港的穩定,經濟上對香港經濟起飛提供了大力支持。著名的東江水供港、「三趟快車」便是中央大力支持香港發展的典型事例。中共對港的特殊政策是香港當年經濟起飛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也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從1979年開始,中國領導人先後在不同場合表示要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保持香港的穩定和繁榮。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並首先用於解決香港問題。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並公佈施行的《中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大以法律規定」,為「一國兩制」構想提供了憲法依據。1983年初,中國政府就解決香港問題形成了12條基本方針政策,均體現在日後制定並施行至今的香港《基本法》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