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抗美援朝」展人民鋼鐵意志 破美軍不可戰勝神話
2021-06-27 09:06
中共建立政權之後,除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還先後和蘇聯、印度及越南發生邊境戰爭。長達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大約十九萬七千多名志願軍殉職,與美國打成平手。這一戰被視為中共「立國之戰」,意義重大,尤其是中美關係惡化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更高度評價此戰「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
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組織聯合國軍隊支援南韓政權。八月,美軍仁川登陸,一舉將北韓軍隊擊潰,十月初更越過「三八綫」,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金日成向中蘇求救。
上甘嶺戰役成電影題材
此時,紅色中國才剛滿一歲,國力有限,高層對是否出兵意見分歧,但中共領袖毛澤東力主出兵。朝鮮戰爭研究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沈志華認為:「毛澤東出兵的決策主要考慮就是整個國家安全和新中國政權穩定的問題。」一九五○年十月十九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
十月二十五日,十多萬志願軍突然對聯合國部隊開戰,僅用一個多小時便全殲在北韓溫井的敵軍。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性局部戰爭,雙方投入戰場的兵力最高達三百多萬。雙方經過五次大戰役激戰,互有勝敗,戰況慘烈,其間邊打邊停。上甘嶺戰役更足足打了四十三天,成為經典戰役,也激發當年許多中國藝術家以上甘嶺為素材,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等等。
學者:韓戰提高新中國地位
一九五三年七月,《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南北韓以北緯三十八度劃界分治,戰爭結束。據中方的統計,中國派出七十八萬軍隊入朝作戰,有約十九萬七千人戰死。邱少雲、黃繼光等志願軍烈士在中國家喻戶曉,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也在戰場遇難。中美雙方軍隊損失比例大約三比一,基本打成平手。
上海社科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劉鳴認為,雖然抗美援朝代價巨大,這場戰爭提高了中國對朝鮮半島獨一無二的影響力,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在美國加強遏制中國之際,此戰更被賦予更多的時代意義,官方希望國人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在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大會,習近平發表強硬講話,稱當年中朝軍隊「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徹底扔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讓世界知道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他警告,中國不會坐視國家利益受損,決不會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一旦發生這樣的嚴重情況,中國人民必將予以迎頭痛擊!」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