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體疫苗mRNA疫苗等正二期試驗 專家指不良反應跟體質有關
2021-04-21 18:05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說,不良反應的產生跟新冠疫苗的特性有關,也跟個人的特殊體質有關。專家正通過採取一些措施,把不良反應降到最低水平,進一步控制風險。
王華慶舉例,像過去接種德國麻疹減毒活疫苗的時候,它的發燒可能會在接種後一兩天出現,也有的在大概一周的時候出現。他解釋,就跟減毒活疫苗的特性有關係。還有像白喉疫苗,以前是全細胞白喉疫苗,現在用的是無細胞白喉疫苗和有組分的白喉疫苗,它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就大大下降了,因為它的抗原成分更小了,或者它的抗原成分更純了,這些不良反應跟疫苗的特性有關係。
王華慶指不良反應有時還跟人的個體差異譬如年齡有關係。這次看到新冠疫苗在做臨床試驗過程中或者上市後監測過程中,有些年輕人不良反應高一些,長者就低一些,王華慶解釋這跟體質有很大的關係。有時出現了嚴重過敏,專家就說不要急於再接種了,這就是跟他前期接觸到過敏原,之後產生的過敏有很大的關係。
還有為了保證接種安全,專家也建議有免疫缺陷的人原則上不接種減毒活疫苗。因為這種體質、這種疾病狀態,接種減毒活疫苗之後會出現風險。為了降低風險或者管控風險,原則上給這些有免疫缺陷的人接種滅活疫苗來進行替代。
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在會上透露,中國在疫情早期佈置了5條技術路線,其中3條技術路線包括三個滅活疫苗,和一個病毒載體疫苗,都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在目前預防接種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一個是重組蛋白疫苗,也已經獲得了緊急使用批准。中國整個新冠疫苗的研發處在國際的第一群組,不僅為中國,還為五十幾個其他國家人民提供了疫苗的支持。
此外,中國還另外佈局了若干條技術路線,有十幾個疫苗已經進入臨床研究,包括減毒流感疫苗載體的技術路線疫苗,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表現出了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mRNA疫苗、DNA核酸疫苗,臨床前研究顯示了非常好的前景,現在也正在進行二期臨床的試驗。
邵一鳴指出,關於如何加快其他技術路線疫苗的發展,由於中國疫情控制的非常好,所以在境內無法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只能將試驗場地設在境外。但是外國又受到了雙重挑戰,當前疫情在國際上在不斷加劇,很多國家在設安慰劑組,在倫理上有一定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想打疫苗,不想進安慰劑組。
邵一鳴認為,未來可能要有一些創新,即針對同類疫苗,是否可以通過免疫替代終點來進行評價,加快它們投放市場。當然還可以通過真實世界研究,來評價疫苗的有效性。
另外,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大川表示,4月14日衛健委和中醫藥局聯合發布了《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修訂版)》,增加了診斷原則的表述。強調要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另外要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作為首要標準。,這是很大的變化。
抗體檢測在疑似病例診斷和確診病例診斷裡都有一些描述上的變化。
在診斷的部分,對抗體檢測有關內容進行了調整。在疑似病例診斷部分,明確列出近期接種疫苗的,如果抗體是陽性的話,不作為參考指標。在確診病例診斷裡面,也提出來,抗體作為診斷標準只限於近期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