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各類冬天保暖法比較 「洋蔥式穿法」vs.「玉米式穿法」
2020-12-07 18:16
和暖的11月悄悄的走了,迎來充滿寒意的12月。香港過去一周溫度下降,寒風凜凜,一不小心,很容易患上傷風感冒,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大家真的要注重保暖。今次就讓我為大家分享冬天的保暖方法。
很多人誤以為,穿衣服件數與保暖程度成正比,但其實穿得太密實,反而會讓體溫急升,導致出汗,而汗水會吸熱,最終讓體溫下降,身體變冷,大家不妨參考坊間流傳的兩種穿衣方式。
「洋蔥式穿法」,是指每層衣服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外層穿防水或羽絨外套,中層是毛衣,內層是保暖或發熱衣,這種穿法最適合進行戶外活動的人士,既能保暖,又不用帶厚外套。但缺點是衣物較多,進室內時容易焗汗。
另一種近年較流行的「玉米式穿法」,便是將所穿的衣物分為內、外二層:外層只需一件保暖並防風的長褸,而內裏只要穿上貼身衣物或發熱衣就可以。這樣的穿法適合多暖氣設備的地區,例如日本、韓國等,當走到室內,只需脫下大褸,就能快速適應兩種高低溫差。但由於冬季大褸較長身和重身,容易令長者跌倒,故長者適合採用「洋蔥式穿法」。
另外,頸部是要重點保暖的,由於頸的血管較粗,不容易有脂肪積聚,因此容易流失熱力。戴上圍巾可以溫暖頸項,保持體溫。
至於睡眠時如何蓋被,也是一門學問。大家有否聽過「三文治蓋被法」?顧名思義是將被子分三層。不少人以為要先蓋毛氈,再蓋棉被會比較暖,然而更為溫暖的方法應該是:首先在牀墊上鋪上一層保暖墊或毛氈,防止熱力向下流走,當人睡在氈上後,再蓋上被子,最外層才是毛氈。經過坊間的測試,這樣的蓋被法,會比把毛氈蓋在內層的溫度要高上攝氏兩至三度。
很多女士一踏入冬天,手腳容易冰冷,原因是身體未必有足夠的熱能保暖。身體多肌肉,就能製造更多熱能,所以長期做運動是有助身體保暖。長期怕凍的人士,也可能缺乏鐵質、葉酸、維他命B雜,又或者是長期吃得太少卡路里。所以,最重要是吃得足夠、吸收均衡營養就可保暖。
在冬天,大家不妨飲一杯熱薑茶,其含有薑醇類,是一種抗氧化劑,有效抵擋自由基對身體的侵害,增強人體免疫力。有了以上保暖提示,希望大家過一個溫暖又平安的冬天!
文:張淑儀醫生
來源:星島日報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