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發現膽道閉塞病因 有助診斷及治療效果
2020-11-18 17:28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與海外及內地合作伙伴共同發現了膽道閉塞(Biliary Atresia,BA)的新發病機制,有關研究結果為診斷及治療策略提供創新發展方向,有助大幅改善治療效果。
膽道閉塞是新生嬰兒時期最嚴重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膽道閉塞在亞洲特別常見,但目前只有手術這一種治療手段,兒童病患在接受手術,只有約6、7成的病人可在某程度上恢復排出膽汁,而這些存活下來的兒童仍需要面對膽管炎、肝衰竭、門脈高壓等長期併發症。而因為膽道閉塞的潛在發病機制尚未清晰,所以治療方法至今仍未得到改善。
港大醫學院團隊研發出嶄新的人類膽道閉塞肝臟類器官技術。研究團隊利用病人的肝臟活體組織,培植出肝臟類器官,提供了「接近臨床」的研究模型,從而可以測試及剖析膽道閉塞的未知發病機制。研究團隊其後發現因為β-澱粉樣蛋白異常沉積,而導致膽道閉塞特異性細胞形態的產生。這是全球首次有醫學團隊成功將人類肝臟類器官應用於膽道閉塞研究,並發現有關肝臟類器官的膽道周團有β-澱粉樣蛋白沉積。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李達三博士研究中心總監譚廣亨對發現膽道閉塞的新發病機制感到振奮,認為有利日後研發更安全、精準及有效的嶄新診斷及治療模式。他指雖然膽道閉塞仍是不可治療的疾病,但這研究結果為診斷及治療策略提供創新發展方向,有助大幅改善治療效果。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