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兩教授列全球首20轉化研究科學家 盧煜明連續4年獲選
2020-10-29 11:58
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選出「2019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19),中大醫學院兩位教授入選名單中,當中「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更是連續第四年獲此榮耀。
盧煜明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及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他同時兼任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發表孕婦的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後來更與其團隊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迅速被超過90個國家所採用,每年惠及超過7百萬名孕婦,是醫學界的重大突破。
此外,盧煜明的團隊透過大型平行測序技術及創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 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可從而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是無創產前診斷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這技術並可以應用到多種癌症的檢測。
另一位入選名單的是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的助理教授江培勇,他精於生物訊息學、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及統計學等,長期研究新一代測序的生物信息學數據分析及臨床應用(如無創性產前檢測和癌症檢測)。
江培勇在「DNA甲基化」研究的成就為他帶來是次榮譽。「DNA甲基化」是指DNA的一種生物化學變化,有助追蹤DNA分子的來源。在產前診斷方面,有助分辨該DNA分子是來自母體抑或胎兒。另一方面,「DNA甲基化」變異是癌症出現的其中一個訊號。江培勇的團隊透過分析血漿內DNA的甲基化模式,成功開發出一個生物訊息平台以進行多種癌症(如肝癌和鼻咽癌)的無創早期檢測。
盧煜明及江培勇憑藉癌症及胎兒診斷範疇的技術獲選,是名單上僅有來自亞洲學府的學者,分別位列第4及16。今年名單上的榜首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生物化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其他獲選的轉化研究學者均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院校,包括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等。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