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新聞守護者》故事警世合時宜 節奏緩慢難投入
2020-10-06 16:15香港新聞自由逐年退步,傳媒雖面臨重重打壓,但仍有人挺身而出,不懼強權,為捍衛真相而努力。上年,首次有港人報導香港新聞而奪得「新聞界奧斯卡」普立茲獎。電影《新聞守護者》(Mr. Jones)改編自傳奇記者加雷士鍾斯(Gareth Jones)的真實事件,講述一個貼合現今時局,又帶有反思的故事。撰文:黃卓南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充滿抱負的獨立記者鍾斯(占士諾頓飾)精通多國語言,成功採訪過希特拉,也曾擔任英國首相大衛勞萊喬治的外交顧問。當時,史太林的「五年計劃」使蘇聯經濟快速增長,鋪天蓋地宣揚共產主義體制建立的「烏托邦」,事件引起了鍾斯的注意,他決定隻身前往莫斯科,親自訪問史太林。鍾斯到達首都莫斯科後,發現外地記者都被軟禁於此,不得越過邊界進行採訪,鍾斯當地的記者朋友保羅得知內情,在提及烏克蘭現况時被中斷聯絡,其後慘遭毒手。經過一輪明查暗訪,鍾斯秘密潛入烏克蘭,發現蘇聯繁華盛世背後,隱藏著慘無人道的饑荒慘劇。其後鍾斯被捕及驅逐出境,蘇聯以六名英國工程師的性命要脅他回國後噤聲,鍾斯抵不過良心譴責,決定揭露饑荒真相。可惜大部份駐莫斯科的西方記者均成政權喉舌,否認饑荒發生,包括普立茲得獎記者華特杜蘭迪(彼得賽斯嘉飾),繼續掩飾真相。
電影以反極權寓言小說《動物農莊》的章節展開序幕,小說由英國著名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所寫,亦是他受主角鍾斯有關烏克蘭大饑荒的報道所啓發。中間亦有引用其發人深省的金句,如「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諷刺看似理想其實自私的共產主義制度。電影以簡單易明的對白及獨白畫面交代故事,雖然寫實並帶有反思,但節奏偏慢,未能讓觀眾投入主角經歷。電影道具、服裝和場景製作用心,能還原上世紀30年代的味道,但畫面鏡頭迷離不定,讓人很難集中細賞。
電影《新聞守護者》將於10月8日在香港上映。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