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網上交易投訴半年接7600宗 急升2.6倍
2020-09-08 00:01
警方上半年接獲逾6000宗科技罪案,其中網上購物騙案佔了近3分2,消費者委員同期亦接獲7600宗投訴,當中不少涉及口罩買賣,騙徒多數要求消費者匯款至個人帳戶或電子錢包,或在速遞員送貨時付款,但須支付後才可驗貨,消費者發現貨品有問題已無從追究。
消委會投訴及諮詢部總主任莊龍五表示,近年每年平均接獲4000至5000宗網上交易投訴,惟今年上半年已接獲7600宗,比去年同期上升2.6倍,其中涉及網購醫療健康設備有2177宗,大部分涉及網購口罩後未能收貨,該會若發現個案涉及刑事成分,會經投訴人同意轉介執法部門。
綜合網上交易投訴個案,莊說消費者大多透過社交媒體看到廣告,貨品通常是近期最熱門的口罩、首飾、衣物及電子產品等,部分消費者被要求存款至賣家的個人帳戶,或以電子方式付款,但付款後沒法聯絡賣家;另有賣家容許貨到付款,惟送貨的速遞員指付款後才可檢查貨物,消費者事後檢查,始發現貨不對辦或屬冒牌貨,但已無法追究。
莊建議消費者光顧有信譽的網上商店,並清楚了解中介平台的角色和責任,最好經信用卡或有退款機制的平台付款,若不能事先驗貨,應三思是否購買。
電子錢包進行網上交易已成趨勢,AlipayHK產品開發總監黃育輝表示,其付款系統有為商戶進行商業登記認證,消費者可從介面識別對方帳戶是商戶還是個人,如與個人帳戶交易應加倍小心,又呼籲市民勿將登錄密碼和支付密碼等資訊告訴他人,以保安全。
警方由今年初至7月,涉及網購口罩騙案被捕者有104人,涉案352宗,並要求網上交易及社交網絡平台移除116個犯案帳戶,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亦於2月初成立內部協調指揮中心,統籌警隊各單位調查口罩騙案。
網罪科網絡安全組警司張天樂表示,市民在網上交易時應核實對方身分,查閱交易紀錄和信譽評級,盡可能透過有身分認證的網上交易系統或可信賴的中介平台進行交易,如有懷疑可致電18222「防騙易」熱綫查詢。
記者 林家希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