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宣傳港康碼 又試遲一波

2020-08-15 07:28

健康碼是內地在今次抗疫中普遍推行的措施,證明行之有效。資料圖片
健康碼是內地在今次抗疫中普遍推行的措施,證明行之有效。資料圖片

本地疫情持續,染病人士固然身受其害,全體市民生活都受影響,中小商戶經營更步入寒冬,怎樣捱過嚴峻的環境成當務之急。有商界人士期望政府能盡快推出港康碼,作為追蹤監控疫情的重要配套。然而,港康碼一直只聞樓梯響,未有出台,更糟糕的是措施未出台,已被渲染為一無是處,甚至是侵犯市民私隱的工具。

泄私隱似是而非

  社會近年泛政治化,在防疫安排同樣不能免。立法會選舉因為疫情押後,已經引起爭議和西方責難。本地票站地方狹小,三百萬選民湧出來投票的風險可想而知。同樣,內地機構來港協助檢測,有人擔心資料會被移送內地。檢測使用的唾液根本在使用過的杯碟都會留下,內地為何要透過檢測搜集,其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反正政府對似是而非的說法也沒有深究,只是強調不會移送出境外。

  由於疑雲陣陣,稍後當局推出的自願檢測有多少人會使用仍待觀察。一波未平,現在有商界希望盡快推出港康碼,加強監控病毒,又出現措施未實行,人權組織和本地醫療界又搶先質疑的聲音。

  健康碼是內地在今次抗疫中普遍推行的措施,證明行之有效。這個措施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讓檢測過的人在指定時間獲得安全證明;二是當有人染疫,透過追蹤可以找到曾經緊密接觸過的人,迅速防控。

措施未出已唱衰

  健康碼無疑是有追蹤功能的工具,對私隱有影響。然而,市民使用手機,實際上都不斷置身不同的監控系統中。若然他們不信政府,現實上根本很難有保障。從近日的個案,有個別曾有確診人士逗留的物業業主拒絕合作,令到衞生署追蹤很困難。如果醫療人士說港康碼對監控沒有幫助,請問他們有甚麼其他方法找到這些不合作人士的身分呢?

  商界人士期望港康碼盡早推出,令社交限制可以略為放寬,譬如食肆要求客人先登記港康碼,一定程度減低了共聚的風險,就算出事要追蹤都可以快速有效。另外,港康碼的實施,對稍後恢復中港以至其他地方的人流往還,應該都有幫助。

  防監措施本來有好過無,多好過少,但現在港康碼未出,卻已被冠以不同的負面標籤,譬如是套取私隱的工具、帶來假安全感、會成為富人專利等。

任人砌無力反駁

  自疫情爆發以來,政府有些防控措施取得效果。然而,單就宣傳推廣政策,明顯就很不得力。以政府推出的銅芯口罩,一推出就被指設計似底褲,又質疑使用的專利誤導。這些指控部分如設計觀感是莫須有,像專利是砌生豬肉,但當局反駁無力,事後也沒有大力糾正宣傳,結果一番努力變成灰頭土臉收場。從自願檢測以至港康碼的籌辦,同樣是無力被動、任人攻勢,有理不敢說,面對醫療利益集團的進攻,反應至少是遲了一波。

吳順目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拆破傳媒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