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指多檢測早隔離等措施有助切斷傳播鏈 可減5日播毒期  

2020-07-22 10:58

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圖左至右)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研究)Sheikh Taslim Ali博士;港大醫學院院長、施玉榮伉儷基金教授席(民眾健康)、公共衞生醫學講座教授及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創立總監梁卓偉教授;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分部主任及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聯席總監高本恩教授;以及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科學主任劉浩然博。
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圖左至右)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研究)Sheikh Taslim Ali博士;港大醫學院院長、施玉榮伉儷基金教授席(民眾健康)、公共衞生醫學講座教授及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創立總監梁卓偉教授;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分部主任及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聯席總監高本恩教授;以及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科學主任劉浩然博。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非藥物干預措施可在一段時間內大幅縮短新型冠狀病毒的間隔時間,即傳播鏈中兩名連續患者病發相距時間,由7.8天大幅縮短至2.6天,減低感染病人在發病後期繼續傳播疾病的機會。

團隊透過建立中國內地的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傳播對線列表數據庫來分析病毒的間隔時間,發現透過實施干預措施,新型冠狀病毒病的間隔時間可被大幅縮短,當中尤以病例隔離措施最為有效。是項研究發現間隔時間會隨時間變化,這將為評估控制病毒措施的有效程度提供更有力的參考。研究成果已於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新型冠狀病毒病的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間隔時間分佈」是指,傳播鏈中某兩個連續病例首發症狀出現的時間間隔。例如當病人甲感染病人乙時,其間隔時間即指病人甲和病人乙首發症狀的時間差距。分析間隔時間分佈有助估算其他主要流行病學參數,例如即時有效繁殖率(Rt),以預測疾病趨勢和醫療服務需求。過往都有研究估算新型冠狀病毒病在不同地區的間隔時間分佈,結果顯示間隔時間的平均值為3.1天到7.5天。這些早期研究均假設間隔時間的分佈並不會隨時間而改變。

研究亦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病的間隔時間會隨時間變化。於一個月內(2020年1月9日至2020年2月13日),新型冠狀病毒病的平均間隔時間由7.8天大幅縮短至2.6天。間隔時間得以縮短,主要是因為加強了病毒檢測和病例隔離措施,減低了感染病人在發病後期繼續傳播疾病的機會。是項研究建基於1,407對新型冠狀病毒病病例「傳播對」的數據庫,其中677對「傳播對」中感染者和受感染者的首發症狀日期和社交關係。

是項研究成果意味著,實時的間隔時間分佈比傳統的固定間隔時間分佈更能準確估計即時有效繁殖率。研究結果將進一步改善對新型冠狀病毒病傳播動態的評估、未來發病率的預測,以及對防疫措施效果的估算。

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英國劍橋大學、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中國大連民族大學、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和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合作進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