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課無期】訓練黐身女兒變獨立 設立個人時區減衝突
2020-04-04 14:55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小朋友停課,不少家長為子女安排活動及學習而疲於奔命,有親子因為「困獸鬥」而起爭執,傷害親子感情,亦有家長享受難得的親子共處時光。育有一女的「小朱ee」Michelle坦言,在有限的資源及環境下,給予「黐身」的女兒有限的選擇,慢慢訓練她獨立,令雙方都享有個人時間及空間,減少爭執。
在停課期間,無論是幼稚園還是中、小學,都有安排網上學習或遙距教學,育有年幼子女的家長,大多要成為了「助教」,較以往花更多時間指導及督促子女學習。不過,Michelle認為,小朋友在家學習的成效遠不及在學校。
Michelle的女兒現時就讀幼稚園K2,學校停課初期學校提供的功課主要是復習上學期所學,但早前教育局宣布停課無期後,老師開始教新內容,凸顯了停課對學習的影響,「下學期開始要寫字,在學校老師會看他們情況再安排功課,但現在就不行了,進度自然慢了。」
提供有限度選擇 減少孩子扭計
停課對於Michelle的挑戰之一是女兒黐身,事事都叫她幫忙或想要陪伴在側,令二人容易發生衝突,唯有制定一個模糊的時間表,分開「親子時間」及「個人時間」,「最初她要我為她斟水,明明她自己會,我就叫她自己做;最初要令她習慣亦不容易,當她拿着玩具說不懂玩叫我教她,我就說你先玩自己識的,我做完工作才教她。」Michelle在規範下,會給予女兒有限的選擇,讓她減少「扭計」。
在Michelle持之以恆下,女兒現在不但可以自己玩,事後更會收拾好,甚至懂得體諒媽媽忙於工作,在「個人時間」不會打擾她。
自1月底農曆新年假期開始,轉眼已「停課」兩個多月。Michelle發現女兒的感統變差,耐性亦減少,原有的生活規律亦開始被打破。在停課初期,Michelle讓女兒像在幼稚園般,每日到家中的玩具角、圖書角活動,最初她亦願意,但後來玩一會已不感興趣,可能因為沒有同齡玩伴而感到無聊。
每周行山放電 慎選路線時間避人潮
因此,Michelle每星期都會相約一些熟稔的家庭行山遠足,讓女兒「放電」及保持適度同儕社交。有不少聲音認為應減少包括行山等外出及社交活動,Michelle原本未有計畫中止,但隨着「限聚令」推出,加上近日天氣不穩,行山活動亦告取消。
至於早前她與其他家庭相約行山,她解釋早在疫情爆發初期已制定了3大行山原則:
1:選擇固定家庭
不但人選要固定,而且對方的防疫意識亦須較強,大家有共識平日不會四處去。
2:早上出發不聚餐
早上出發,並帶備乾糧,行完山後不會到餐廳聚餐。
3:不去人多高危路線
不到西貢、愉景灣等熱門地點,避免人太多的路線。行山時,大家都會戴上口罩,除了行斜路或到了空曠又無人的地方,才會除下口罩。
儘管在「限聚令」大批市民湧至郊外,但Michelle表示至今未曾遇上「排隊行山」的情況,有時更接近「包場」。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