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打擊,彭博經濟學家奧利克(Tom Orlik)估計,中國首季GDP增長將急降至1.2%,亦正加速全國經濟增長放緩。他指目前是供求失衡的問題,憂慮各國減息舉動反而令情況更壞。
奧利克表示,今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大過2003年的「沙士」,上月的數據較想像中差,故估計中國首季GDP增長只有1.2%,較最初預測的5.9%大跌4.7個百分點。但由於中國新增確診人數減少,市民陸續復工,並預計中國有大型刺激措施,相信中國仍然計劃今年將GDP從2010年翻倍,故有望疫情過後出現V型反彈。
奧利克指出,中國的經濟需求降低,首當其衝是香港,因為本港非常依賴中國遊客。他稱,供求失衡亦已引發連鎖效應,包括日、韓等鄰近國家亦爆發疫情,令GDP受創;而其次是巴西、澳洲、智利等商品出口國家,近期農產品價格因中國需求減少而下跌,衝擊這些國家經濟。但奧利克指出,雖然西方國家亦有一定影響,但由於出口到中國的供應不多,而商品價跌下跌亦可從中受惠,經濟損失相對較低。
他又指,疫情的經濟影響,開始從中國蔓延至全球,將危害到全球增長急降,多國面臨衰退風險,最壞情況造成2.7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他預期各國會推出更多經濟刺激政策,但對成效抱質疑。
奧利克解釋,目前多個工廠停運,不少市民在家工作,當供應不足時以貨幣政策刺激需求,只會令情況更壞,「你不會創造增長,只會推會推高通脹」。他續指,日本及歐元區的利率已是零,甚至實施負利率,當中疫情重災區的意大利負債繁重,目前已沒有太大寬鬆空間,低息環境的美國減息亦有限,因此對各國的應對方法不感樂觀。(tc)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