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調查指近90%市民對疫情感焦慮近臨界點 專家倡關商場減傳播

2020-02-18 15:48

左起:郭健安、許樹昌、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黃仰山。
左起:郭健安、許樹昌、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黃仰山。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今午召開記者會,公佈院方日前就新冠肺炎疫情進行的多項社區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市民對疫情的風險認知、心理行為反應,以及流行病學分析等。結果顯示,近9成受訪者表示疫情感到焦慮,其焦慮情緒更已達臨界點。另外90%受訪者會加強個人衞生及避免去中國內地,以減少受感染機會。但調查發現,市民的社交疏遠措施仍然不足,如避免社交活動的受訪者僅得56.3%。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兼何鴻燊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教授提醒,新冠肺炎早期的感染力極強,容易於家庭群組及社區傳播,建議公眾應進一步減少社交活動,包括家人朋友聚會、教會活動等。許教授亦指,至少要28天並無新增個案,才可判斷疫情是否紓緩。

在市民採取的社交疏離措施方面,數據顯示,較多受訪者會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並會避免與有相關病徵或曾到武漢的人士接觸,比例高達8-9成。然而,只有約一半受訪者會避免外出及避免社交活動,避免上學的比例更只有28.6%,反映市民的社交疏離意識不足。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教授提到,目前43宗本地確診個案中,有多達24宗都是經由與患者密切接觸而傳染,當中不少個案曾參與家族聚餐。他認為,目前最有效的抗疫措施,是從個人層面上避免感染,務求將新確診個案減至最低,呼籲市民應謹慎保持社交距離,避免不必要的聚會,並建議政府考慮進一步暫停公共服務或關閉商場等措施,以減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研究亦發現,近90%個案都有在病發後堵截延誤的情況,本地個案的平均延誤時間更長達7.62日,恐加劇社區爆發的風險。郭教授應為,這是由於新冠肺炎初期病徵較輕微,令患者發病後多番求診才被確診及隔離。他建議有相關病徵的市民到私家診所求醫時,應與醫生多加溝通,讓醫生掌握其外遊、社交等紀錄,以便作出專業判斷。許教授則提醒,私家醫院可抽血檢驗病人的白血球及淋巴細胞的情況,以助判斷病人是否屬於懷疑個案。

記者:張旭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