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是休戰不是停戰

2020-01-17 10:07

中美貿易戰打了接近兩年,兩國終於簽署首階段的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副總理劉鶴在白宮簽約。有人問,為甚麼兩國簽約,是由總統對副總理這樣的不對等呢?

這個簽約儀式,充份體現了特朗普的特色。特朗普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約,以誇大協議的歷史性,而習主席很明顯不想親自簽約,背後的潛台詞是特朗普有太多毀約的前科,不想把自己的名聲押下去,所以不赴會簽約。

特朗普既然請不動習主席一起簽約,按道理,他應該退居席後,讓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與中國貿易代表劉鶴簽約。但他卻堅持親自上馬去簽,很明顯就是要拍那張照片,把與中國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的功勞完全攬上身,動機相當直白,行動非常功利。看協議的內容,基本上與此前的傳聞無異,當中有幾大重點。第一,協議最具體的內容是中國增購美國貨品,中國承諾在未來兩年額外進口二千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當中包括七百七十七億美元美國製成品、三百二十億美元的農產品、五百二十四億美元能源產品以及三百七十九億美元服務等。拆解這二千億美元的購買單,當中的八百四十四億美元的農產品和能源產品,在國際上的替代性相當高,只是把定單從其他國家搬到美國,中國其實沒有太多的額外付出,受損的可能是沙特的石油,或者澳洲的牛肉。另外,中國一定會把握這個轉移購買的機會,對那些對中國不太友好的國家還以顏色。

其餘的一千一百多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其中相當部份也會從其他國家轉移。另外中國一直以來都在推動美國開放更多的高科技產品賣給中國,目前仍不知道購物單上面是否有相關的類別。如果美國開放更多的科技產品讓中國採購,對中國而言是反而好事而不是壞事。

第二是下階段實質談判可能要推遲到十一月中美國總統選舉之後。美國在協議中除了同意暫緩原定於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對一千五百六十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之外,並將去年九月美國對一千二百億美元的商品加徵的百分之十五關稅減半至百分之七點五,其餘在較早前的二千五百億美元貨品加徵的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則保持不變。特朗普對下階段談判和因而再削減對華關稅的口徑不斷轉變,由之前大力吹噓簽署首階段協議之餘,馬上會展開第二階段的談判,並很快會達成協議,現時變成可以慢慢談,至於削減對華加徵的關稅,要等到今年十一月美國大選之後。美國削減加徵了關稅的前提是中美達成第二階段的貿易協議,特朗普這樣說,即是並未期望第二階段協議可以在十一月美國大選前達成。

這是好事而非壞事,特朗普似乎開始要面對現實,知道無法急於求成,計過數難以迫使中國簽署第二階段協議,便把期限推到美國大選之後。沒有了急於達成協議的壓力,中美雙方互相開炮攻擊對方的機會亦會減低。所以,由現在到十一月,中美關係很可能會出現一個低調期。

就算第二階段談判展開,也未必會以重炮互轟。估計特朗普已知道中國這個對手難纏,在首階段協議中,在未來兩年可以從中國爭取到二千億美元的大定單,已足夠讓他向選民交代,如果貪勝不知輸,繼續向中國極限施壓,將要談的事情既是硬骨頭,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容易明白,所以不如把談判緩一緩。

第三,是美國迫不出一份《廣場協議》。大家都知道《廣場協議》的教訓太深刻,日本戰後經濟急速冒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其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六成的時候,美國便燃起反日浪潮,指斥日本壓低日圓匯價,與美國進行不公平貿易,因而打敗美國產品,傾銷美國。結果於一九八五年,美國拉攏幾個大國與日本談判,訂立《廣場協議》,逼迫日本以至德國可抬高其匯價、壓低美元匯價,藉此減低美國的貿易逆差。當時的日本經濟雖然強,但完全沒有軍事力量,美國是日本的老大哥,一切以老大哥的說話為準,簽訂了《廣場協議》。隨後日圓由一美元兌二百日圓大幅升值至最高的八十日圓,由於日圓急升,令到日本出現資產泡沫,樓市及股市狂升,股市市盈率升到三百倍,最終泡沫爆破,日本經濟衰足三十年。很多人都知道,美國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想迫使中國的人民幣升值,以此徹底打敗中國這個對手。但看這份協議,對於人民幣匯價也好,保障知識產權也罷,都是一些比較虛的描述。雙方只承諾不會以壓低匯價作為貿易競爭的手段,完全沒有逼人民幣升值的內容,大家對此鬆了一口氣,因為《廣場協議》不會重演。

總的來說,在中美貿易談判上,中國堅持底線,對核心問題企得很硬,但也不是一點利益也不放出來,以二千億美元的巨額購貨單,暫時擺平了特朗普,雙方稍為休戰。當然,在未來的日子,美國仍會再發難,借某些議題針對中國。但是,如果美國推翻協議加稅的話,中國對美國的龐大採購便會馬上停止,故此,特朗普也沒有很大的毀約誘因。(盧永雄)

全文刊於《頭條日報》「巴士的點評」專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