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財團收樓隱藏真實價 「兩份合約」內有乾坤

2019-12-17 12:00

希雲大廈過去1年錄28宗買賣,其中21宗付裝修費,金額由500多萬至逾1500萬。
希雲大廈過去1年錄28宗買賣,其中21宗付裝修費,金額由500多萬至逾1500萬。

近年各路資金爭相購舊樓,收樓手法花招百出。本報獲悉,不少財團採取「兩份合約」收樓,一份買賣合約,樓價在土地註冊處公開登記,另一份為神袐的「補充價」合約,通常以裝修費等名義支付,不當作樓價登記,惟兩份合約均支付印花稅,以避免刑事罪行,因此只要深入查核深入查核及計算稅務文件,就能得知金額,小業主若不留心,很有機會錯價賣樓蒙受損失。

近期財團紛以新手法收樓,除了公開收購價外,再為小業主度身訂造「補充價」,簽訂一份「臨時買賣合約附件」或「補充合約」,以裝修費或其他名義支付補充價,知情人士透露,對於收樓人來說,補充價可彈性處理,方便收樓進程,更可因應不同個案節省成本,而這份補充合約,只限買賣雙方持有,金額多少外人不會知道。消息人士形容,近期此種手法之普遍,已達致泛濫地步。

本報調查過去兩年來,市場上十五個主要收樓項目,結果,發現有八個涉付「補充價」,金額佔樓價兩成至一點五倍不等,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均只寫明樓價,土地註冊處亦只登記樓價,補充價並沒有當作樓價登記,查冊時看不見。不過,基於財團將樓價及「臨時買賣合約附件」(補充附件)的補充價(裝修費),都當作樓價繳交印花稅,因此,只要深度查冊,從土地註冊處的註冊摘要尚中,索取印花稅文件,即可計算樓價及補充價金額各有多少。

新蒲崗崇華街舊樓單位,收購價因應單位大小,由218萬至313萬元,惟收購財團沒有向部分業主支付補充價,令收購價差異很大。
新蒲崗崇華街舊樓單位,收購價因應單位大小,由218萬至313萬元,惟收購財團沒有向部分業主支付補充價,令收購價差異很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