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成功爭取急急潛水

2019-11-25 10:17

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參眾兩院迅速通過《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待總統特朗普簽署之後便會正式生效。有香港的商界猛人形容,去美國游說通過這法案的本地政客,等於送鎖匙給外人開自己的夾萬。

美國參議院於上周二通過了《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眾議院翌日以接近全體通過參議院版本的《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並隨即交予總統特朗普,外媒引述消息指,特朗普將簽署該法案。

在國會通過議案前不久,美國權威報章《華盛頓郵報》報道,白宮希望參議院議員不要啟動這條法案,以免影響到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令大家都相信這條議案會聲沉影寂,但到本月中,議案的推進突然加快,迅速在參眾兩院通過,同一時間,又傳中美貿易談判進展不太順利,可能今年內未能簽署首階段的貿易協議。讓人聯想兩者是否有關。

送鎖匙讓人開夾萬

對於特朗普會否簽署法案?比較普遍的看法是他這個人比較短視,可能會把是否簽署法案作為籌碼,在貿易談判桌上脅逼中國,如果中國接受他開出的條件,簽訂首階段的貿易協議,他有可能不會簽署該法案。   一名商界猛人有的看法是,這次民主和共和黨,好不容易達成共識,目的是加強美國對香港的影響。特朗普簽署了法案之後,美國國務卿以後每年都要向國會匯報香港的人權狀況,美國每年都可以就香港問題與中國討價還價。

美國國會今次能夠通過《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需要香港的裏應外合。如果美國國會無端生事,要啟動這條法案,有點師出無名。不過,有了班香港的政治人物,包括傳媒大亨黎智英、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前民主黨主席李柱銘和公民黨的大狀郭榮鏗等,老遠跑到美國促請國會盡快通過《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美國政客就可順水推舟,馬上啟動這條法案。

法案已得到國會通過,雖然目前還未見到美國有甚麼對香港施加制裁的措施,但對香港的投資環境已構成影響。自此之後,美國政府每年都有一次機會拿香港的問題來做文章,多了換取利益的機會,香港就要承受投資環境不穩定的代價。猛人形容,跑到美國的香港政客,無異於打開自己的夾萬,讓美國在中港自動拿錢。

CEPA趕在來年生效

事已到此,只能面對。中國外交部表達嚴厲譴責,發言人耿爽表示,美國「公然插手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強調一旦特朗普簽署並成為美國法律,「中方將採取有力措施堅決反制」。

香港每年為美國提供幾百億美元的盈餘,是罕有可以賺到這麼多錢的貿易夥伴。美國商界不希望與香港的關係搞得太差,但現時一切以政治掛帥,國會通過了這條將破壞與香港以至中國關係的法案。將來如果美國對香港制裁,香港就只有奉陪,實行累鬥累。

中美關係日趨緊張,香港最聰明的做法,本來是保持低調,盡量發揮一個中美之間的橋梁角色,或者是扮演一個中美雙方可以迴旋的地方,這樣不但對香港有利,對中美也可產生緩衝的作用。但有香港人把香港推到中美角力的前緣,香港不但不能發揮應有的角色,反而成為中美的磨心,隨時變成多輸局面,變成玩政治玩到過了頭。

美國透過人權法「保護」香港人權,在尋求美國最大的利益,最後有可能是施加懲罰,令港人集體受損。中國剛好相反,最近便與香港簽署修訂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協議,進一步便利香港服務業界在內地開展業務,香港專業人士也更容易在內地取得執業資格,協議內的具體內容將於明年六月生效。政策能夠這樣快便落實,足以反映中央在香港出現困難的時候,刻意出手幫忙。香港中華總商會及香港總商會對修訂協議提出的新措施,表示歡迎。

以損害營商「保護」港人

現時,香港有不少人有親近美國、排斥中國的心態,卻沒有看清真正的事實。從特朗普的表態,不能不令人質疑美國想從香港的政治爭拗中得到利益,支持香港的民主和人權,做法卻是損害香港的營商環境。

中央一直以來推出不同的措施,例如CEPA,希望加強與香港的合作,支持和推動香港的發展。當中的反差,足以令跑到美國的本地政客,在成功爭取法案通過後急急潛水。 (特約作者:陳約翰)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港情周記」專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