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首次檢獲苯甲錫林毒品 市值2.45億歷來最高

2019-11-20 17:54

香港海關首次檢獲苯甲錫林毒品。政府新聞處圖
香港海關首次檢獲苯甲錫林毒品。政府新聞處圖

香港海關11月8日在葵涌海關大樓驗貨場的一個轉口貨櫃內,破獲本港首宗懷疑苯甲錫林毒品的案件,檢獲數量約為157萬粒,估計市值約二億四千五百萬元。苯甲錫林的主要成分為受《危險藥物條例》(《條例》)管制的安非他命。本案亦是香港海關歷來破獲市值最高的安非他命案件。

海關人員透過風險評估,揀選及查驗一個從敘利亞抵港並準備經內地轉運至沙地阿拉伯的海運貨櫃,貨櫃艙單報稱載有家具產品。經檢查後,海關人員在貨櫃內發現該批懷疑毒品收藏於84張梳化的坐墊底部。調查顯示,該批毒品並非供應本地市場。相信販毒集團企圖以迂迴路線,將毒品由中東地區經多站轉運再折返中東,以避開執法人員的偵查。

苯甲錫林(又稱芬乙茶鹼)一般呈藥丸狀,曾於外國被用作治療精神科或神經系統疾病,它能夠刺激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讓人進入興奮狂喜狀態,並讓服食者成癮,因此被犯罪集團用作販賣牟利用途。根據《條例》,販運危險藥物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0萬元及終身監禁。

香港海關首次檢獲苯甲錫林毒品。政府新聞處圖
香港海關首次檢獲苯甲錫林毒品。政府新聞處圖
香港海關首次檢獲苯甲錫林毒品。政府新聞處圖
香港海關首次檢獲苯甲錫林毒品。政府新聞處圖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