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破敗的原因

2019-11-19 10:50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持續了近五天的「中大校園保衞戰」,隨着示威人士棄守撤退,暫告落幕。

有說退戰原因,出於中文大學學生與非中大學生之間,出現內部分歧矛盾。所謂「兄弟爬山」,原來人人心中都各自有一座山,最後道不同,自然潰散離場。

不禁想起一個佛教故事。

有三個素未謀面的和尚,在某破廟裏相遇。

其中一個和尚望着廟的內外環境,都是頹垣敗瓦,荒廢不堪,不禁歎息:「這間廟為甚麼會落得如此田地呢?」

「必定是和尚不夠虔誠,所以菩薩不靈。」甲和尚說。

「必定是和尚不擅打理,所以廟宇失修。」乙和尚另有見解。

「一定是和尚疏懶不辦法會,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有不同看法。

三個和尚爭執不下,最後決定留下來,各師各法,看看誰對誰錯。

於是甲和尚在破廟裏虔心禮佛誦經,乙和尚把廟宇修葺重建,丙和尚努力化緣,並多辦法會講經。

結果這間廟宇的香火漸盛,香客善信漸多,重振聲望。

「都是因為我,所以菩薩顯靈護佑。」甲和尚說。

「都是我勤加管理,所以廟務興旺。」乙和尚又說。

「都是我勤加奔走,所以香客才多。」丙和尚搶着說。

三個和尚總是為爭功而吵,漸漸放軟手腳,不再為廟宇落力付出,盛況又逐漸打回原形了。這間廟的破敗,其實不是和尚不虔,也非和尚不勤,更不是和尚不精,而是和尚之間不同心。

一個活動,或一個家,甚至一個城市,由盛轉衰,往往是由不睦開始。(黃庭桄)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筆可思議」專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