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輔導】面對社會動盪 5招疏導孩子情緒

2019-11-13 14:02

社工建議家長與孩子保持密切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資料圖片)
社工建議家長與孩子保持密切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資料圖片)

本港面對持續多個月的反修例示威衝突,每天打開電視及社交平台,都充斥着衝突及混亂場面,近日多區的校園更受催淚彈影響。成年人看到這些畫面都會產生情緒反應,更何況年紀尚輕的孩子不懂表達感受,無從宣泄情緒。作為家長,應先平伏自己心情,然後再疏導孩子情緒。

有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在親子網站「Oh爸媽」專欄中分享以下方法,協助家長疏導孩子情緒,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讓家長掌握孩子的內心想法。

(一)用身體語言表達情緒指數

家長切忌急於追問孩子的心理狀態,而是應該轉用其他方法,慢慢引導他們表達感受。以4至5歲的孩子為例,家長可與孩子玩「情緒指數報告」遊戲,以頭部、心口及肚子三個位置分別代表高、中、低情緒指標,讓孩子自行指出情緒指數。當孩子指出情緒指數時,家長應開放冷靜地聆聽,並多些說「你覺得現在情緒指數是低,你願意分享多一點嗎?」如果孩子不想表達,家長可回應「你看似不太開心,那我一直陪着你吧。」或者說「待你想說的時候可以再告訴我。」

另外,對於年齡5至6歲的幼兒,家長則可改用「天氣報告」的方式,讓孩子以天氣狀況比喻自己的情緒狀態,同樣有效。

(二)將情緒或想法投射到畫紙上

年幼的孩子或許未懂得以語言表達情緒狀態,此時繪畫就是最好的替代途徑。繪畫是一種疏導情緒及自瘉的方法,孩子在平靜環境下,會不自覺地將情緒及想法投射在畫紙上。家長毋須就孩子的圖畫作過多描述及評價,並盡量不要在孩子繪畫過程中問「這是甚麼來的?」、「為何你這樣畫?」,應待他們畫好後,嘗試代入孩子的角色及情緒,例如說「你似乎很用力地以黑色油滿圖畫,我猜想你應該很憤怒,對吧?」讓孩子知道家長原來都會設身處地去想,孩子就會願意慢慢向家長分享更多,加強了親子間交流。

(三)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亦是孩子紓緩情緒的途徑之一,但家長必須將主導權交給孩子,由他們決定角色及故事情節。有社工引述家長分享,看見孩子說故事時拿着公仔說「打死你!」之後就不斷打另一隻公仔,社工認為毋須急於管教,應先讓孩子表達故事情節,然後耐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及臉部表情,事後再以溫和語氣描述剛才情況,嘗試說「我看見一個公仔很用力地打另一個公仔,好像非常生氣一樣。」然後再說「孩子,打人是不正確的行為,即使是公仔都不可以打人!」再輔以適當的情緒輔導。

(四)訂立固定的親子傾談時間

家長可與孩子訂立一個固定的親子傾談時間,挑選舒適、輕鬆及寧靜環境下與孩子溝通,例如每晚臨睡前的枕邊密語,父母可先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建立了互信關係,再請孩子分享他們的心事,但不應否定孩子不開心的感覺,反而應該慢慢引導他們說出心中不快的事。家長配以身體語言,給孩子一個擁抱,可增加他們的安全感。

(五)父母留意自身情緒

家長面對社會持續的不明朗的局勢,產生情緒反應是人之常情。如果家長自覺開始失眠、沒有食慾及胃痛,或突然對周邊事物失去興趣,可先暫時遠離新聞資訊,如果未能解決就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換言之,家長情緒必須保持穩定,才能以平和的心態去疏導孩子抒發情緒,在溝通過程中不要急於管教孩子,更不應加入任何批判成分,而是持開放態度,擔當聆聽者角色,給予他們足夠空間表達想法,適當時要互相分享感受,增加互動。

相關新聞:
【大三罷】大埔沙田多間中小學緊急停課
【大三罷】將軍澳多所中小學今日停課   
【大三罷】志蓮小學受催淚彈波及 明日停校清潔校園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