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破窗效應  仇恨都市

2019-11-12 10:30

一名蒙面黑衣人揮拳重擊內地生頭部,保安見狀即時喝止。(資料圖片)
一名蒙面黑衣人揮拳重擊內地生頭部,保安見狀即時喝止。(資料圖片)

香港的暴亂持續了五個月,今日又因所謂「三罷」升溫。

一方面交通警員嘗試清理西灣河路障的時候,示威者撲出來攬實警員意圖搶槍,警員開槍自衞打傷示威者。
另一方面示威暴力急促提升,出現燒大老山隧道、燒葵興港鐵車廂,甚至載學生上課的保母車也不放過,就在車旁點火,嚴重危害車上小孩安全,這些示威行為都可能造成嚴重傷亡。不過,最恐怖的是馬鞍山「私了」事件,一名中年綠衣男子和破壞港鐵的示威者口角後,公然被暴徒淋易燃液燒身,送院搶救後仍然危殆。
從馬鞍山縱火事件可見,示威高溫不散,衝突持續,香港出現破窗效應,已變成一個仇恨都市。

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是一個心理學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於一九八二年提出,他們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會誘使其他人仿效,最後甚至變本加厲。威爾遜及凱林是觀察到一些破落社區的建築物而觸發他們提出這個理論。有一幢建築物日久失修,有部份窗打爛了,可能是自己損毀或可能是路過的頑童將窗戶打爛,但是如果戶主沒有馬上把窗戶修理好,就會引誘其他的人掟更加多的石頭,結果將整幢建築物的窗戶全部打爛,甚至會進入建築物內佔領甚至縱火。這個理論講述社區失序共有五個階段。一、社區開始出現失序的情況,部份居民遷出社區。二、未能遷離的居民會因為擔心自身的安全,對區內的事務漠不關心。三、地區監察下降,地區治安進一步惡化。四、區內更加多的居民遷走,仍然留在區內的居民更加退縮,會減少外出的時間。五、外來犯罪份子入侵社區,令到犯罪數字持續上升。

這是外國一個小區失序的情況,套用到今天香港的情況雖然不是完全一致,但是都經歷類似的演化階段。

一、開始出現暴力示威。合法的和理非示威遊行本來並沒有甚麼問題,但是示威開始暴力化,打開暴力之窗後,令到「和理非」減少,而不示威的居民亦開始害怕退縮。二、反對暴力示威的人由於開始擔心自身安全,亦不敢出聲譴責。質疑警方的聲音大,反對暴力要求政府平暴的聲音細。三、政府進一步退縮,等如警察一方獨撐,雖然整體示威遊行人數下降,但暴力情況就進一步惡化。四、暴力不斷升級。大量掟汽油彈,更襲擊破壞不支持他們言論的店舖,令到反對聲音更加退縮。五、局面失控,警力難撐,暴力全面氾濫。如今香港已出現公然淋易燃液燒異見者,仇恨氾濫,暴力失控,已接近這狀況。

要制止破窗效應,其實應該防微杜漸,從最開初就叫停。另一學者嘉芙蓮.科爾斯在一九九六年提出修補破窗的理論(Fixing Broken Windows),他們認為應盡早識別高危的社區,密切監控高危的人群,另外需要保護守法的青少年,同時促進居民參與維持公安秩序同協調社區不同團體的治安問題。

特區政府並無修補破窗。首先,政府只是提出一些緩和措施,想和一些不太暴力的「和理非」對話;其次,守法的市民並沒有得到保護,例如發表言論撐警的美心集團股東伍淑清的店舖,不斷受到嚴重破壞,由特首到高官,幾時有企出來譴責過這些壓制言論自由的行為呢?

第三,暴力點燃到其他的中資機構,變成一個排華運動,打爛中資銀行,破壞新華社,甚至是襲擊內地學生,政府都無採取行動。甚至在反對派議員鄭松泰質疑銀行商舖在門口設置保障設施是僭建時,地政總署還要發信警告,這個真是個極其荒謬的狀況。特區政府無意識去修補破窗,令到情況不斷惡化。

事到如今,其實別無他法,政府仍然要去補窗,要出全力制止暴力,否則只會更加惡化。

所有犯法襲警行為都好似無後果一樣,結果就吸引更多人出來仿效,成為一個仇恨都市,到處大喊「復仇」的口號,最後受感染出來犯法的青少年,受襲的警察及被攻擊的市民,都會是受害者。法國黃背心示威一年有二十二人死亡的教訓,大家一定要記取。政府有「對話辦」,為甚麼沒有「抗暴辦」呢? (盧永雄)

全文刊《頭條日報》「巴士的點避」專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