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仁濟水管屋開先河 兩成半單位享海景

2019-11-11 10:33

本地建築師羅發禮兩年前提出於本港興建水管屋。
本地建築師羅發禮兩年前提出於本港興建水管屋。

政府近年提倡增建過渡性房屋改善基層人士住屋問題,仁濟醫院早前公布,將會在荃灣以水管屋形式興建過渡性房屋。設計有關項目的本港建築師羅發禮表示,項目將成本港同類建築的先河,有助日後引進於其他過渡房屋的項目;該盤提供約一百三十伙,當中約有兩成半單位享有海景,大部分單位均由方形水管搭建而成,面積達二百多方呎,適合一家四口的家庭居住,而採用圓柱體設計的水管屋則可利用弧形空間置物。記者:杜展銘

本地建築師羅發禮兩年前提出於本港興建水管屋,讓橋底等本身難以建屋的空置用地,亦可搭建水管屋以作過渡性房屋之用,有關概念即將成為現實。據仁濟醫院早前公布,擬於荃灣海興路與海角街交界一幅佔地約三點六公頃的用地,興建水管屋作過渡性社會房屋,受惠人數約五百人至七百人,料於明年第四季可入住。記者:杜展銘

明春設示範單位參觀

羅發禮表示,項目料提供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伙,擬提供兩款水管屋,均設有獨立廚房及廁所,當中主打方形管道屋(Boxpod),涉及約一百一十至一百三十伙,面積二百五十方呎,適合四人居住,樓底高可安裝風扇,而且可兩邊通風。另一款為圓形管道屋(Opod),提供約二十伙,面積約一百五十方呎。他指,項目屆時將可疊高兩層,料約兩成半單位可享海景。

羅發禮稱,項目現時已有設計藍圖,現待仁濟醫院獲批撥款建屋,初步構思有關水管屋的單位可在深圳興建,之後再用貨車運往本港,期望最快明年首季在荃灣現址興建示範單位予公眾參觀。他特別提及,希望方形水管屋可成本港的一種標準,日後若有其他社福機構有興建,可直接於引用該類設計,加快建屋步伐。

就有關水管屋設計,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主席嚴志明表示,水管屋設計的概念上,為一個富有創意的方法,可短時間內增加臨時房屋,為迫切家庭提供即時的居所。他指,水管屋最初的概念,源於非洲貧民區等地區,不時會出現水浸或火警等,因此水管屋較鐵皮屋更安全,近期引入本港。

弧形設計留置物空間

就現時設計上,部分水管屋以圓柱體設計,適合作二人單位,嚴志明指,圓形水管屋本身面積不大,未有太多地方讓住戶置物,惟圓形的特性,在於地板以下及屋頂位置呈弧形,因此在鋪設地板後,地板下方可盡量預留部份分空間置物;同樣地,單位上方亦呈弧形狀態,應保留空間置物。他指,水管屋在設計上,地面的面積必須要夠大,住客才可有足夠空置活動,同時亦可預夠足夠空間在下方置物。

嚴志明以民航飛機為例,中間位置用作接載乘客,上方及下方的空間亦會盡用放置貨物等。惟他強調,水管屋為改善住屋環境的方法之一,屬臨時性質,增加住宅密度等則為長遠的解決方法。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