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檢基:民主派4個誤判 以為「攬炒」可令中央就範
2020-07-31 13:00
馮檢基:民主派4個誤判 政制改革停滯不前
民主派一直爭取雙普選,惟回歸23以來,香港政制改革未能向前邁進,民協前主席、立法會前議員馮檢基認為,民主派三次失去將民主制度,尤其是雙普選推進的機會,而且對於本港民主發展,以至中央訂立《港區國安法》都出現誤判,以為「攬炒」可令中央就範,令中央推出《港區國安法》。
馮檢基表示,三次政改方案本來有機會令民主發展向前跨一步,向雙普選講進,但最終民主派都錯失了機會。他指,2005年第一次政改方案推出之初,民主派的反應普遍正常,當時中央政府更安排包括民主派在內的立法會議員到廣州與中央官員對話。結束廣州之行,民主派的反應依然正面,但兩個星期後,李柱銘正式公開反對政改方案,整個民主派跟隨。2005年政改方案是容讓民主派有足名提名委員會人數去提名選特首,但最終方案未能通過,失去政改行前一小步的可能性。
第二次是2010年第二次政改方案,當時民主黨經過了「密室談判」,游說中央接受增加5席超級區議會議席,原本民主黨可帶領港人與中央政府處理政改問題,但民主黨在過程中受激進派欺壓而變得「閃閃縮縮」,不敢企硬及理直氣壯地解釋超級區議會有助日後推行雙普選。
第三次是2015年第三次政改方案,在佔領運動展開後,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未來成立一個包含學聯在內的委員會,處理香港民主發展,但基於當時局勢及社會氣氛,民主派不接受一個可能是長遠發展雙普選的委員會。
除了錯失三個可能發展香港未來民主制度及雙普選的機會,馮檢基指,民主派亦對局勢出現了四個誤判。第一個誤判是過於相信美國可幫助香港民主發展,他指在回歸前,以至回歸後的政改方案討論前,民主派都會到美國,要求美方幫忙推動香港民主政制及雙普選,但每次都沒有成果,「(民主派)看不到要美國幫忙,是刺激到中央政府不給予。」
第二個誤判是每次都推翻中央政府的提議,要求政改「一步到位」。第三個誤判是以為「攬炒」可令中央就範。馮檢基指,中央提出《港版國安》令民主派以為中央想要「攬炒」,但早在四、五月間,已有反對派領袖及立法會議員公開提出「攬炒」部署——「真攬炒十步」,亦有政黨提出若在立法會取得三十五席以上,政府提交的撥款及法例都會反對,「攬炒」的目的、做法及過程都清楚公布,「大家以為『攬炒』中央會驚,以為『攬炒』中是中央不想見到,以為『攬炒』中央會回心轉意,但原來相反。你想攬住中央跳崖,他先跳崖在崖下等你。《國安法》原本是『攬炒』的最後一個可能性,但卻第一個出現。這是一個誤判。」
第四個誤判是高估了香港在國除及中央的位置及價值,民主派一直以為中央「攬炒」,因為香港有很多機制、投資及中國利益;很多貪官在香港洗錢;美國很多利益涉及香港。由於中美都在港有利益,民主派以為雙方為色「被攬炒」而「傾掂數」,但事與願違。馮檢基表示,隨着中美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如果中國視美國為敵人,而美國在香港的活動,會被視為幫助美國打壓中國,都會由人民內部矛盾變成敵我矛盾,中央在處理香港問題時會有「質」的改變,這是反對派預料不到。
《港區國安法》實施前沒有公布條文,令反對派,尤其是與美國有接觸、曾收取美國資助、曾明示暗示要香港獨立或分離主義言論的人,令這些人對號入座,有人公開宣布退出或解散政黨,甚至有人逃離香港,馮檢基指這些行動都是解散民間集結,令整個反修例運動解體,「頭頭都要脫離、頭頭都要解散政治組織,支持者會如何回應?這是一盆冷水」
他認為,《港區國安法》出台後,難以再用過去九個月的激進行動作抗爭,預料未來將會成為意識形態的爭論,日後港人要運用智慧處理與中央的關係,「香港人是否可以考慮有協商,有抗爭私的方式。」
片段獲《灼見名家》授權轉載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