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全港學界中國茶藝比賽」連續兩年全港稱冠 張沛松紀念中學 培養學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言人

2024-05-07 17:08

茶藝,是一門綜合藝術,連繫文學、美學、陶瓷、中醫、哲學、品德情意與人際相處等等。張沛松紀念中學透過常規課堂、校內平台和校外比賽,讓同學透過學習茶藝,實踐知情意行,一步步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言人。


連續兩年獲「中學全港學界中國茶藝比賽」冠軍

「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的茶。它是入世的,亦是出世的。」同學邊讀解說,邊掀起壺蓋,紫砂茶壺磨擦的音色由沉厚到清脆,注水漸漸滿上,牽引著評判和友校同學,放慢內心節奏。同學以熟普洱渥堆過程,比喻人將回憶和遺憾轉化為陳香,放開對結果的執著,欣賞生命開花的過程;以茶隔象徵君子濾去定見,求同存異,渡己容人。去年,茶藝學會的同學,以「望子成龍」的主題,獲得首屆「中學全港學界中國茶藝比賽」冠軍;今年,同學再接再厲,並配合關懷社會需要以「精神健康」的主題再次奪冠。

今年比賽日期恰好落在測驗週,連續一週,同學上午備試,下午練茶。練習期間,同學不斷給自己挑毛病︰「停!注水量不一樣了。洗杯正手還是反手?淋壺繞幾圈要一致!笑容不夠!」比賽完畢,同學又不斷反思,更因小疵而感到愧疚。單是這份自我要求,同學便勝了自己。

比賽當日大會邀請了茶具文物館館長林雪虹博士、香港茶苗會主席莊永紅先生和香港恒生大學亞洲語言文化中心主任陳顯揚博士擔任評判。三位評判讚許同學細心嚴謹,奉茶時不忘扶正杯子,思慮周全。賽前的交流會、訪談文章及評判的指點,均讓同學獲益良多。


從文化教學到「知情意行」的實踐

限於課時,不少學校教授中華文化,流於認知和體驗,未能在同學內心紮根。張沛松紀念中學成立「茶藝學會」近十年,每年挑選十數位中四級同學成為會員,隨國家高級茶藝師學習。除認識茶的歷史、茶類、沖泡流程和布置茶席,導師更安排同學製作小青柑普洱茶、客家擂茶和水果茶等。導師更鼓勵同學把自己的成品帶給老師和家人品嚐,並從泡茶談到中華禮儀和人生道理,讓同學自茶中找到趣味,又藉茶連繫親人和傳統文化思想。

導師又教導同學籌劃「師生茶會」,由桌椅與空間的運用、邀請卡的設計,到茶品選擇與茶席主題的配搭,讓同學有機會發揮所學,一展身手。同學由硬背茶品資料與行茶程序,變成活用話題與趣聞;臨場意外與反應,則讓他們累積了實戰的經驗。自此,學生對中華文化由記憶、理解、應用,昇華到接受、內化、調適與創造,真正實踐「知情意行」。


回饋社會,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言人

除了茶藝課,學校更提供不同機會,讓同學學以致用、發揮所長。例如在「中一新生體驗日」擔任茶藝課的助教,幫助中一同學學習泡茶;在「中秋師生慶團圓」擔任司茶人,與一眾師生分享茶品,共度佳節;在「開放日」給來賓和坊眾泡茶,分享校園生活點滴;在「畢業典禮」向主禮嘉賓奉茶,感謝嘉賓蒞臨主禮。這些機會,讓同學漸漸獨當一面,提升他們的自信和承擔精神。

茶藝同學舉辦了「品茶及孝文化工作坊」,教授小學生沖泡方法,從一杯茶的重量,感念親恩,給父母泡上一杯熱茶,傳遞孝心。自古以來,孝乃諸德之首,如今孩子多在溺愛中長大,忽略背後家人的付出。透過溫具、洗茶、養成、分甘,除了引導孩子默念父母的辛勞,也讓他們從實際行動中感受報恩帶來的意義,讓他們記住父母的笑容。

從喝茶、泡茶到教茶,同學已然明白,「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的茶,是孝悌忠信坦蕩棄執的茶。」期盼這些美好的情操和內涵,會在同學的內心,愈泡愈濃郁、愈醇厚。

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單是傳授知識,能夠透過教學讓學生認識國家的歷史文化並做到「知情意行」才是真正的教育意義。張沛松紀念中學一直致力提供優質教育,透過不同的課程及活動讓同學開拓視野。同學秉持校訓「堅毅自強」的精神,不但屢創佳績,更做到「知情意行」,中華文化代言人的身份實在是名副其實。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