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製氫用不鏽鋼 助發展新能源

2023-11-15 12:36

黃明欣(左)指,新研發「超級鋼」大大節省製氫用不鏽鋼成本,並計劃未來數年商品化。陳在心攝
黃明欣(左)指,新研發「超級鋼」大大節省製氫用不鏽鋼成本,並計劃未來數年商品化。陳在心攝

面對氣候變化及能源危機,氫能源成為綠色能源政策發展的方向。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黃明欣領導的「超級鋼」專案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製氫用不鏽鋼,耐腐蝕性媲美純鈦金屬,材料費卻低逾9成,不但大大降低以海水電解製氫成本,過程亦達至零排放。他稱「超級鋼」商品化潛力高,計劃未來數年與企業合作或創立公司。

氫能源能量密度高,為天然氣的兩倍多,而通過電解進行能量轉換過程中不會造成碳排放,被坊間稱為「終極清潔能源」。黃明欣解釋,目前各國達至氫經濟的進程中,高成本是最大阻力,「其一原因是電解製氫所用的抗腐蝕鈦金屬價格高昂,數十萬元一噸。」相反,團隊研發的耐腐蝕「超級鋼」,通過鉻和錳兩種合金元素進行「連續雙鈍化」,製作成本比使用鈦合金便宜。以現階段工業用電解槽設備總成本為1780萬元,當中結構成本可達53%,「超級鋼」可為結構成本節省逾9成。


料可推動家居用氫氣

黃明欣指,研發「超級鋼」實屬偶然,「一開始是想替代鎳合金的不致敏手錶金屬,再偶然發現錳基鈍化的抗腐蝕性。」他形容此發現超乎預期,團隊繼續花6年時間研究及了解應用方式。團隊現正與內地工廠合作,已製作以噸計算的「超級鋼」鋼絲,作更多測試,「期望這具經濟效益的鋼材應用到可再生能源製氫,向工業化邁進。」技術已申請中國與美國專利,並預期未來數年商品化。

除了工業使用,香港原有煤氣管道亦有助推動家居用氫氣。黃明欣指,香港家用能源輸出中,亦有50%通過碳分裂而成的氫氣,由於煤氣管道本已有運輸氫氣,因此把氫氣摻合天然氣,經煤氣管輸出至各家各戶,是能預見第一個最快的用途。記者 陳在心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