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圓滿結束 連場活動推廣科研 培育未來科學家

2023-10-20 08:45

首度在香港舉行的「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圓滿結束,頒禮典禮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7位獲獎者親自來港領獎。圖為他們與所有頒獎嘉賓一同合照。
首度在香港舉行的「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圓滿結束,頒禮典禮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7位獲獎者親自來港領獎。圖為他們與所有頒獎嘉賓一同合照。

首度在香港舉行,由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和香港科學院合辦的「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已圓滿結束,一連四日活動包括科學峰會、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年度會議,獲獎者與青少年對話以及重點節目—2023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連場活動總共吸引近2,000人現場參與,更有以數百萬計觀眾收看電視及網上直播,為香港燃點起濃厚的科學氛圍。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感謝各方對大獎周的支援,期望大獎周活動可以激發更多人、尤其新一代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追求。
 

多位頂尖科學家參與一連兩天的科學峰會,包括諾貝爾得獎者等,討論前沿科學議題。線上線下有百萬人參與。
多位頂尖科學家參與一連兩天的科學峰會,包括諾貝爾得獎者等,討論前沿科學議題。線上線下有百萬人參與。


大獎周的頭炮是10月14日及15日舉行的科學峰會,多位國際頂尖專家學者等應邀到港,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regory WINTER及Michael LEVITT、科學突破獎得主Shankar BALASUBRAMANIAN、以及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等近30位全球知名科學家出席活動,就不同的前沿科學議題「生命科學專場 – 創造範式轉變」、「計算機科學專場 – 人工智慧」、「面向未來農業的植物研究」、「化學專場 – 從理論、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至實驗實踐」、「物理專場 – 量子計算」、「數學專場 – 數學縱覽:從理論到應用」六大主題發表主旨演講及討論。兩日活動共吸引到逾千名學術、科創業界和公眾參與,氣氛熱烈。開幕禮更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致辭。
 

親臨科學峰會開幕禮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左二)與盧煜明教授(中)、岑浩璋教授(右二)及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regory WINTER見面。
親臨科學峰會開幕禮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左二)與盧煜明教授(中)、岑浩璋教授(右二)及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regory WINTER見面。


科技創新需要年輕一代承傳,大獎周有兩項重點活動與年輕人有關。首屆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年度會議有約300名來自香港、內地和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學家、企業家、投資者、商界領袖和教育工作者參與,12名獲選的青年科學家介紹他們分別在「生命科學」、「物理科學」及「數學和電腦科學」三大領域的研究項目,共同展示亞洲科研實力和成果。

今屆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專程來港,面對面與來自香港20多所學校超過250名本地中學生現場對話交流,為新生代簡介了他們的獲獎研究,如植物抗病、超導體和深度神經網絡。不少學生都把握機會,踴躍發問,還有近百萬的學生通過網上直播觀看活動,共同感受科學的魅力。
 

未來科學大獎今屆的獲獎者與本港學生交流,香港學生關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未來科學大獎今屆的獲獎者與本港學生交流,香港學生關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10月17日下午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的2023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獲獎者包括柴繼傑、周儉民、趙忠賢、陳仙輝、何愷明、任少卿及張祥雨,在現場數百嘉賓見證下領獎,並發表得獎感言。他們除了向研究團隊道謝,亦感激家人的支援,希望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學,國家的興旺和人類的福祉與科技發達息息相關。

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大會2023輪值主席劉芹提到,大獎的初衷及意義是讓科學家得到更多關注與更有力的支持,希望活動影響更多人參與科學事業。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2023輪值主席管坤良表示,頒獎禮不僅是對科學家的嘉獎,更是對年輕人的激勵,期望鼓勵更多年輕人踏上科學探索之路。
 

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大會2023輪值主席劉芹希望大獎周活動能影響更多人參與科學事業。
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大會2023輪值主席劉芹希望大獎周活動能影響更多人參與科學事業。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2023輪值主席管坤良期望更多年輕人踏上科研路。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2023輪值主席管坤良期望更多年輕人踏上科研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