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情與義」的教育

2023-01-10 15:29

上周六,「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暨中史研習獎勵計畫頒獎禮」於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行。教育局局長在百忙中蒞臨主禮,並發表對中史教育在香港實踐的重要,而且更全程參與,讓大會所有工作人員倍感欣悅。 

而連本報在內的多家媒體,慣於晚睡的高層,大早前來擔任頒獎嘉賓。這些都是對參與「比賽」的師生,以及校長們,帶來莫大的鼓勵與支持。

席間,丁新豹教授的主題發言,指出歷史學習要日新又新,對提交論文的參賽同學高度稱讚,呼籲商家要重視歷史教育,中史科在高中有必修的需要,讓與會者細味深思。

兩位「香港青史家年獎」得主發表壓軸演講,駱同學以女性主義切入,另一位陳同學以錢穆先生的歷史精神入題,都言簡意賅,學問出少年,香港教育見真章。

「今日新聞是明天的歷史,近日港人乃至世界華人都留意的新聞,就是香港樂壇大師級、經典人物顧嘉煇先生去世,大家都有不捨之情,究竟,音樂大消逝,他的時代是否比他更早消逝呢?這也屬於歷史學者追尋的課題。」

「事實上,顧先生作曲二千多首,環顧多首讓人百聽不厭,記住心頭的名曲,呈現軸心的價值,不外乎兩個字,乃就是情和義,《上海灘》、《啼笑姻緣》、《陸小鳳》、《輪流轉》……首首名曲,首首重情重義。」

「歷史學問的研習,不也是一門重情重義的專科學問嗎?潤物無聲,歲月有情義,豈只值千金。」筆者在頒獎禮說了這些話。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月10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教育現場|從國民教育角度看釋法

教育現場|借鏡的人

教育現場|南京大屠殺85周年悼念

教育現場|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

教育現場|魚 鳥 人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