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學古詩】教大學者推粵唱APP 引吭高歌趣學古詩

2021-01-04 11:04

張凌指古詩原以「唱」為口頭形式,故唱誦相對朗讀,更能促進學童對古詩的記憶,並提高學習興趣。(教大供相)
張凌指古詩原以「唱」為口頭形式,故唱誦相對朗讀,更能促進學童對古詩的記憶,並提高學習興趣。(教大供相)

文字精煉的古詩是學習中文的良好教材,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助理教授張凌,由於女兒年幼時未能順利背誦古詩,想到古詩對平仄的嚴謹要求,因其原以「唱」為口頭形式,便配上曲調教導,發現有助加深學童對古詩的記憶及興趣,並在教大的支持下,開發手機應用程式《古詩粵唱粵啱Key》,內附十首由女兒詠唱的粵語古詩示範,冀寓教於樂,協助學童打好語文根基。

手機應用程式《古詩粵唱粵啱Key》由教大中國語言學系助理教授張凌在兩年前起開始構思,坦言靈感源於熱愛中國文化的丈夫,認為子女從小學習古詩有助奠定語文基礎,提升文學素養,故要求當時年僅三歲的大女兒背誦多首古詩,但親身經歷發現並非易事,「為協助她學會,便配上音階,做成歌去教,她自然而然就記誦下來。」

張凌解釋指,古詩大多由歌而來,故有別於現在的朗誦,古詩在古代是以「唱」為口頭形式,因此具嚴格的平仄、押韻要求,加上九成粵語在唱歌時,字調不會下降,可輕易地把朗讀的句子改為唱句,再調整音高域和節奏,使之更和諧動聽,便於記憶。

十首古詩 女兒獻聲

大女兒成功「以唱學詩」,讓張凌希望將此方法推廣,終在去年獲教大撥款約數十萬元,在編程教育部協助下開發程式,並在月前上架,精選十首不同體裁的經典古詩,如〈敕勒歌〉、張繼的〈楓橋夜泊〉和杜甫的〈春夜喜雨〉等,張凌指其中五首正是當年大女兒所學古詩。

張凌又指,每首詩均配有一首由她提供主旋律曲調、音樂系學生作曲及編曲的音樂,並由其現就讀小四的大女兒以粵語詠唱,作為示範;用家在聆聽後可跟隨配樂練習唱誦古詩及錄音,配合教學活動,用家更可輸入自選的詩詞自行創作,並上載至平台及互相欣賞。

寓教於樂 語文奠基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學童須在家學習,張凌指家長及教師可活用此程式,增加古詩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寓教於樂(娛樂)之餘,同時寓教於「(音)樂」,學童亦可透過唱誦古詩,體會韻律之美,促進記憶,打好語文根基。她期望獲更多資助後,可以更新程式增加更多古詩。

記者:袁嘉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