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社交平台是訓練孩子信心好地方?

2020-06-09 10:44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隨着智能電話的普及化,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WeChat、YouTube等社交軟件提供了多元、便捷且廣大的平台,讓人可以足不出戶,仍能得知一些熟悉與不熟悉甚至陌生人所發生的事,同時亦可與人分享自己希望人家知道的事,滿足了人的求知欲、窺探欲、發表欲及榮耀欲。

這種分享的便捷,的確很具吸引力,並容易令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快速地向網絡傾斜。明明可以面對面講「開飯了」,就偏偏要隔着門傳個WhatsApp;明明可以搖個電話問候一下,偏偏就只在WeChat打個訊息就算了;明明可以坐在一圍桌吃飯傾談,卻偏偏出現各顧各一人一機之下無話可說的情況。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會變得開心嗎?合群嗎?還是會容易憂鬱、孤獨?

最近有家長說孩子怕醜,故很想鼓勵他做網絡小達人,以訓練孩子的自信心。然而細心想一想:訓練自信心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若以社交平台去訓練孩子的信心會有很多難以估算的後果。

在實行之前,我們做家長的,可以深思以下問題:孩子年滿十二歲嗎?他的年齡及個性適合面對這種挑戰嗎?他會否出現有Like就開心無Like就不開心的情緒呢?他會適應到網絡友好與不友好的眼光和留言嗎?他會承受到不同程度的讚美及批評嗎?他會否只習慣網絡世界而忽略適應現實世界的重要性?當他過分活躍於網絡世界時,你會否更感到困擾呢?你會如何幫助孩子在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中取得一個平衡?

曾有報道指,活躍於網絡世界的人,容易患上社交功能障礙症(SocialDysfunction),又或是「自我暴露後怕症」(Post-cyber-disclosurePanic)。家長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保護者,實在有需要為他們想多一點點。假如讓未成熟的孩子過早接觸這難以駕馭的網絡世界,甚至以此作為訓練基地,會不知不覺地剝奪了他們在真實世界建立正常社交及溝通能力的機會,令他們的發展容易出現一種失衡的狀態。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韓曄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6月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