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13套教養短片 家長速學親職技巧
2020-05-29 12:10
新冠肺炎疫情下,網上學習愈來愈普遍,說的不止是中、小學生,連家長亦可通過網上短片,學習教養之道。Elsie最近看了由香港教育大學與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合作的「Take a SIP」家長教育計畫內,一齣名為《仲玩手機?》的短片,由教大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Ian),及幼兒教育學系副系主任劉怡虹(Eva)做主持,以實驗方式,讓家長明白每日花二十至三十分鐘專注陪伴孩子,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行為表現。
實證基礎累積知識實踐
片中先講述一對父母跟兒子玩遊戲,在Ian和Eva的安排下,該對父母的手機輪流響,並要他們立即回覆訊息,過程讓兒子感到非常沒趣,被冷落的神情和舉動,旁人看着也不忍。其後,Ian和Eva再安排家長放下手機,讓三人全程投入玩遊戲,結果孩子得以重現笑臉,短短五分鐘內容,已反映優質親子時間的重要。
Elsie日前跟Ian和Eva傾過,知道「Take a SIP」計畫,除了包括十三集教養短片外,還會出版《父母童行:75個實證為本的家教貼士》新書,及舉行網上講座等,以不同方式,推動家長教育。Ian表示,「Take a SIP」計畫的出現,源於現時資訊太豐富,有關親子教養的資訊,可從書籍、網上平台,甚至通訊軟件中獲得,但家長卻未必懂得分辨真假,因此想通過簡單輕鬆的手法,把有科學根據的親職技巧,與家長分享。短片將會每兩星期播出一集,預計十月播完。
在英語世界中,「Take a SIP」的意思是指「呷一小口」,類似廣東話「飲啖茶」的意思,不過用在是次的家長計畫中,SIP卻是指ScienceInformedParenting,即是有實證基礎的教育方法。Eva解釋,拍短片的目的,是不想一次過教家長太多技巧,而是逐少去講,讓家長慢慢累積知識和實踐。「這也是個小技巧,毋須具備甚麼教育程度或背景的家長才可做到。」
教養短片的對象,主要為子女十歲以下的家長,主題分為三大範疇,包括建立親子關係、處理負面行為及鼓勵正面行為,例如《仲玩手機?》就是屬於建立親子關係範疇;第二集的《「指點」迷津》就是處理負面行為。Ian說有些小朋友被指頑皮,其實可能只是不明白家長的說話。
三大範疇拆解親子相處
「舉例有個家長叫小朋友『坐好些』,而小朋友可能已『坐好』,不明白家長為何還要叫他/她『坐好』。但原來該位家長『坐好』的定義,是小朋友坐在凳上外,還要手放大腿,眼睛望住父母。雙方對『坐好』的認知不同,家長就認為小朋友不聽話,所以家長的指令要清晰。」Ian表示,除了上述兩個單元外,其他主題還有《成長心態》、《說話都要有技巧?》和《對談式閱讀》等等。
聽Eva講,參與拍攝的十八個家庭,主要通過網上招募,拍攝時,他們會設計某些場景,希望拍到小朋友的真實反應,而有些家長在拍攝時,學到有關親職技巧後,已可即時運用,並看到效果。「有些家長以為只有艱深的理論,才可教養孩子,但我認為家長看完十三條短片,已學懂九成工夫。」
在眾多教養貼士中,Eva認為最重要是不可破壞親子關係,而且父母及個人的教育方針要一致。「小朋友需要時間理解和嘗試,很多家長無耐性,也無信心所學的技巧有用,於是用回以前打罵的方法教仔,但其實效果是要靠年月累積的。」
出書辦講座授家教貼士
「Take a SIP」計畫除了拍攝短片外,還出版《父母童行:75個實證為本的家教貼士》新書,該書除了Ian外,還跟本身是教育心理學家的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項目經理張溢明(Ryan)合作撰寫,內容包括四方面,分別是︰社交發展、情緒發展、認知發展和身體發展,另外還有熱門題目,講述遊戲學習、執行功能、親子共讀、電子產品和校園欺凌,以及四個可下載的遊戲,內容豐富。
Ryan說,書中的貼士,都是本港家長照顧小朋友時,常遇到的不同問題,例如有關電子產品的部分,會教家長如何成功地停止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一般情況下,小朋友玩電子遊戲,家長要收機,孩子都不願立即停止。這時家長可問小朋友有關遊戲的內容,先投入子女電子產品的世界,然後才跟他說,玩多一會兒就要收機,好過立即收機。」
Ian表示,書中每篇文章,都有研究基礎,包括來自教大學者和外國文獻研究,稍後會向全港幼稚園免費派發,並考慮日後通過網上平台向家長送書。他表示,現時短片會於教大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facebook、IG和YouTube上載,其中六月六日下午二至三時,更有網上講座直播,主題是「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復課」,家長如有興趣,可留意中心的facebook專頁。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