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東會:港航運非夕陽行業

2024-06-24 00:00

Banga稱,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仍在不斷鞏固。
Banga稱,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仍在不斷鞏固。

本港碼頭排名跌出全球十大,航運地位引各界憂慮。香港船東會主席Angad Banga表示,碼頭吞吐量只是其中一項指標,香港航運業並非夕陽行業,相反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仍在不斷鞏固。他提出,香港可仿效倫敦及瑞士,加速轉型成高增值服務港口,目前已有逾1100間公司在港從事高增值海事服務,在疫後大增逾兩成。
船東會主席Banga表示,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但不能以偏概全,妄斷航運步入夕陽行業,因為除了裝卸貨,整個航運生態還包括船舶擁有及管理、船舶註冊、船舶融資、海事保險、法律及仲裁等多項服務,這些領域於全球排名依然位列前茅,並持續增長。
高增值服務企業疫後大增

他認為,香港有多項獨特優勢,世上難有地方可比擬,包括奉行普通法制、低稅率、健全的航運資本市場、豐富人才庫等,並融入大灣區發展,這些吸引力在業界眼中絲毫未減,只是近年中美角力及疫情封關造成誤解。他提到,船東會早前在港舉辦了一些大型活動,「已經開始令國際社會徹底改觀。」

對於本港航運出路,Banga稱,可參考英國倫敦及瑞士的模式,「如今倫敦已經沒有貨櫃碼頭,瑞士是內陸國家,但在航運高增值服務舉足輕重」,解釋指倫敦在海事保險、船務經紀等是行業表表者,而瑞士擁有大量商品貿易公司,在全球乾散貨及濕貨貿易都是主要參與者。他指出,香港在這些範疇皆有足夠的配套,可複製兩地的成功模式,又或走出自己高增值海事服務之路,「世界變化非常快,香港(航運業)二戰過後多次成功重塑定位,這次都一樣。」
倡推動綠色燃料加注

施政報告提出,將香港建構成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身兼亞洲船東協會會長的Banga指出,進入大灣區的船舶有一半是來港補充燃料,有戰略優勢發展,並認為「吞吐量下跌令香港做不到綠色加注中心」的說法站不住腳,雖然起步較其他地區慢,但已急起直追。

Banga稱,航運燃料加注發展不應「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目前航運界對綠色燃料未有清晰方向,而香港正採用的液化天然氣(LNG)只是過渡方案,相信未來要推動綠色甲醇、綠氨等加注方法;又稱很多綠色燃料在內地生產,香港擁有運輸及倉儲成本優勢。

香港船東會在1957年由本地船東倡議成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船東協會之一,2022年底會員成員擁有或經營的船隊共有約2.23億總載重噸位,佔全球商船載重約10%。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