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六創歷史 首奔月背「尋寶」

2024-05-04 00:00

中國嫦娥六號展開征月之旅,今次亦會進行人類首次月背採集土壤任務。
中國嫦娥六號展開征月之旅,今次亦會進行人類首次月背採集土壤任務。

中國嫦娥六號探測器昨午在海南順利升空,將在被稱為「黃金地帶」的月球背面南極地區登陸,進行人類首次月背採集土壤,預計53天後把樣本帶回地球。月背比月球正面更古老,保存了原始的月殼岩石,有助研究太陽系起源。月背南極還可能存在水冰,是未來人類建立月球棲息地的良好選址,極具研究價值。嫦娥六號搭載了法國、意大利等多國的設備,12國代表昨日在海南見證發射。

「3、2、1,點火!」儘管有點風雨,但搭載嫦娥六號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昨日傍晚5點27分準時在海南文昌發射。這款被暱稱為「胖五」的火箭捆綁了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是中國現役火箭中運力最強的成員,其噴出的巨大火燄,染紅了整片南島天際。2020年11月24日,「胖五」也成功把嫦娥五號探測器送上太空,堪稱嫦娥的「最佳拍檔」。

嫦娥六號升空後,隨即踏上奔月之路,約5天後將進入環月軌道,再過約20天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着陸,進行地質勘探。迄今人類已進行10次月球採樣返回,但均位於月球正面。月球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被認為是太陽系內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
載土壤回家  搶覓水冰資源

嫦娥六號發射場工程技術組長胡震宇說:「在實驗室分析(月球)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這對人類更加全面認識月球、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行星演化以及太陽系起源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專家指出,月球南極一些高地的光照條件非常好,全年70%至80%的時間被光照覆蓋,被稱為「永晝峰」,與此相對也存在一些「永久陰影坑」,由於終年見不到陽光,科學家估計這裏有可能存在水冰,因此月背南極或許將成為人類建立月球棲息地的良好備選。嫦娥六號在月球南極地區登陸,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多的科學知識,乃至資源和能源,中國可謂早着先機。

推測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的理論最早追溯至70年代美國太空總署阿波羅任務,當時雖有證據,卻始終不夠明確。
中繼衛星就緒  助與地球通信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月球的遮擋,登陸月背後的探測器無法直接與地球通信,因此3月20日,「鵲橋二號」中繼通信衛星已提前升空。

嫦娥六號升空提供了中外航天合作的機會,此次任務搭載歐洲太空總署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法國氡氣探測儀、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國家航天局昨日在海口舉行嫦娥六號國際載荷研討會,來自12個國家的航天機構、駐華使館以及聯合國、歐洲太空總署等國際組織約50名國外人士共商合作,並見證嫦娥六號發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