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大學院限制教授「敏感」涉華言論
2024-03-11 00:00英國著名學府倫敦大學學院(UCL)一位副教授幾乎遭封鎖、不得教授她創設的課程,原因是她在課堂觸及現代奴役等「敏感」議題時以中國為例,被視為對中國「有偏見」、「挑釁」。《每日電訊報》報道,這位副教授的上司、UCL能源學院教授史特拉肯(Neil Strachan)聲稱,基於「商業考量」,大學有必要在「來自中國的準學生」之間維持良好名聲;若中國學生在校感到遭遇「偏見」、「被針對」,大學招生前景將大受影響。
奴役議題涉「有偏見」
UCL副教授希普沃斯(Michelle Shipworth)去年10月在一門專題課程要求學生檢視由人權組織發布的「2014全球奴役指數」,並分組討論「為何中國有那麼多奴隸」。課程快結束時,一名中國學生突然起身,以聽來像是被惹惱的語氣質問希普沃斯,為何她教學要使用這麼糟糕的挑釁手法。當時教室內約有80名學生,其中近30人是中國學生。希普沃斯翌日即接獲來自同事的電郵,原來是有其他國籍的學生對中國學生被老師惹惱感到不滿。
過了幾天,史特拉肯來電,稱幾位中國學生「十分不開心」。他說,希普沃斯當時應該也要拿印度當例子,這樣中國學生才不至於覺得「被針對」。當天稍晚,希普沃斯發現她無法編輯UCL的校內學習網站,也無法透過校內電郵系統向學生發信。到今年1月,希普沃斯發信反擊系上同事,告知有幾位資深學者認同她的立場,也就是她的學術自由遭限縮。2月初,史特拉肯來信通知,校方接獲兩宗針對希普沃斯的申訴,不滿她對中國學生「有偏見」。兩天後,史特拉肯再來信,「溫馨提醒」希普沃斯隨時可以請病假,且系上打算讓其他人接手她負責的課程。
《每日電訊報》8日晚間刊出有關報道後,引發討論。UCL發布聲明,表示將調查事件。希普沃斯說,她「毫無選擇」,必須擔任吹哨者,揭露英國大學院校如何屈從於言論審查。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瓊斯則表示,他估計「反中鷹派」會試圖將UCL事件操作成「中國侵蝕英國自由」,但問題根源其實是英國歷屆政府的高等教育「市場化」政策,讓大學院校依賴源自海外的收入,校方因此必須討好學生客戶。UCL的中國學生人數為英國最多。該校約有5萬名學生,其中超過1萬1000名是來自中國。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