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北都6地補價「拉倒」之謎

2024-01-04 00:00

有發展商認為,項目補地價偏高,計及建築成本及高息等因素,故拒絕接納相關補地價。
有發展商認為,項目補地價偏高,計及建築成本及高息等因素,故拒絕接納相關補地價。

北都是本港未來經濟引擎,當中古洞北及粉嶺北發展區,由長實及恒基等申請的6宗原址換地個案備受市場關注,惟磋商「拉倒」。有發展商向本報透露,主因是相關土地未有「七通一平」配套,發展期動輒7年以上,建築成本貴,息口高,形容是「計唔掂數」,加上未來樓市前景未明,日後賣樓時間未明,向銀行借貸有相當難度,故未有接受。

上述6幅申請原址換地個案,當中有3宗由恒基提出,該公司回覆本報查詢時指,集團未有接受粉嶺北項目原址換地建議書,主要原因是相關土地未有「七通一平」(路通、水通、電通及土地平整等)的配套,發展期長達7年以上,而補地價金額過高;但該項決定並不影響集團推動其他新界項目的發展,期待本港有更好的明天。
發展局:短期收回有關土地

有發展商向本報透露,一個正常項目發展年期約3年,向銀行借貸時亦需提供賣樓時間,惟上述項目欠缺基建設施,政府亦不會擔保興建基建設施,發展年期動輒7至8年,難以向銀行借貸,賣樓時間表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即使銀行批出貸款,息口相當貴,在計及目前每呎5000至6000元的建築成本等因素,強調不接納補價並非與政府「對幹」,只是「計唔掂數」。

並透露在目前樓市下行情況下,發展商面對的風險相當高,而且參考去年11月油塘越秀冷藏倉庫項目,補地價金額約13.46億,每呎補價僅約2040元,認為是次補地價仍然過高,加上近期新界有新盤以每呎1.1萬至1.2萬推售,相當於上述項目發展成本,形容涉及的補地價金額存在銀行收息風險比發展項目低。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表示,政府早前已為換地設下時限,惟財團不接受協議,政府於限期屆滿後過後收回相關土地亦是無可避免;現階段政府收回相關土地,市場會關心項目發展時間表;現時私樓供應量充裕,對整體供應影響不大。
恒基:欠「七通一平」

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說,上述項目地理位置不同,地價差異大,政府早前調低補價約30%已作出配合。北都甚具潛力,政府也不需急於低價批地。另外,古洞有賣地表地皮於2021年以每呎樓面地價約7000至9000元批出。現時補地價令發展商卻步,料該區地價日後將成為新指標。
期間2度調低補價

本報早前披露,地政總署去年底「一口氣」批出上述6幅地補地價,每呎樓面補價約2600元,低於標準金額近3成,涉及總金額約130億,惟磋商一直處於膠着,其後亦因應意見就補地價金額作出讓步,降至每方呎約2500元,惟最終未有發展商接納,意味換地申請失敗告終,政府在短期內進場收回相關土地。

地政總署去年10月新修訂的政府收回新界私人土地特惠補償率當中第一級別、即涉發展所需而收回的農地,收地價為每方呎1267元,以上述6幅地地盤面積約118.85萬呎計,涉及總金額約15.06億。地政總署將按「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既定安排,在短期內盡快收回相關土地,由政府平整土地後,再透過合適安排例如公開招標批出土地作住宅發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