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三法域」優勢深化灣區合作

2023-11-10 00:00

香港法律周2023第4日全新環節「粵港澳模擬庭審」,三地律師通過模擬案件,解構大灣區三法域訴訟制度。
香港法律周2023第4日全新環節「粵港澳模擬庭審」,三地律師通過模擬案件,解構大灣區三法域訴訟制度。

香港法律周2023踏入第4日,主題為「灣區機遇 互惠共贏」,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致開幕辭時表示,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特色,為世界獨有,而「三法域」將為大灣區內制度銜接人員流動等帶來挑戰,但只要克服挑戰,善用三地法制的優勢,將為三地深化區內合作提供重要抓手。他又指,大灣區要不斷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才能讓大灣區發展行穩致遠。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社交網站發文指,昨日有三地法律部門代表,探討三地法律執業者如何貢獻自身力量,共同推進粵港澳法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還有全新環節「粵港澳模擬庭審」,由三地律師團隊通過模擬案件,解構大灣區內三法域訴訟制度及異同,彰顯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有特色。
「粵港澳模擬庭審」解構訟制異同

張國鈞致辭時指,大灣區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大灣區人口近9000萬,經濟總量逾13萬億元人民幣,在國家「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他又指,國務院辦公廳剛於9月28日發布經修訂的《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辦法》,以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並將香港和澳門法律執業者報考大灣區考試的執業經歷門檻,由5年降低至3年。
打造「法治灣區」營商環境

他認為,通過大灣區律師考試的港澳法律執業者是「法治灣區」的重要建設者,他們將在處理案件時,與大灣區內的律師交流互鑑,分享專業經驗;而來自香港的法律執業者亦能提供「普通法視角」,豐富處理涉外法律問題的思路。他續說,大灣區律師將為大灣區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今年特別加設了香港、澳門及大灣區內地九市法律服務新發展及機遇的專題展台,希望提供到一個讓三地業界相互交流互鑑的平台,促進各方「強強聯手」,發揮協同效應,齊心做好大灣區的優質法律服務品牌。
司法互助機制調解跨境爭議

張國鈞表示,律政司正積極落實各項便利民眾和商界處理跨境爭議的措施,包括與內地建立全面的民商事司法互助機制以及推動擴展「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他指,「港資港法」的措施容許在深圳市前海地區註冊的港資企業,在不具備涉外因素的情況下,有更大的自由度選擇以香港法律作為合同的適用法律;至於「港資港仲裁」則容許在自貿區內註冊的港資企業選擇以香港作為仲裁地,而不會以不具備涉外因素為由認定相關仲裁協議無效。

他認為這些舉措均為商界提供更大彈性,也增加外資企業到相關地區投資的吸引力;此外,調解既符合中國「以和為貴」的傳統價值觀,更是一個高成本效益的方法以解決跨境爭議;因此律政司致力進一步推廣調解在大灣區廣泛應用。政府亦積極推進建立大灣區通用網上調解平台,希望助力三地調解行業的協同發展,並提升區內跨境爭議解決的效率和降低相關成本。

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陳方在主題論壇上表示,大灣區具有獨有的「一國、兩制、三法律」的格局,因此就注定了其建設和發展是一條探索和創新的道路。他提出,加強三地法律合作與制度銜接,有助於搭建跨境爭議解決平台。在大灣區法律合作銜接方面,陳方稱,搭建跨境爭議的平台,有助為三地當事人和法律執業者構建訊息檢索和提供高效運轉的線上法律交流系統,有助增加國際化的視野和專業水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