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首推中國戰略文件減依賴

2023-07-15 00:00

德國總理朔爾茨6月在柏林會見中國總理李強。
德國總理朔爾茨6月在柏林會見中國總理李強。

(星島日報報道)德國發布有史以來首份「中國戰略」文件,提出去風險和降低對中國依賴的總體目標,稱中國不再僅僅被視為經濟夥伴,還應是「競爭對手和系統性對手」。文件奉行「一中」又欲擴大與台關係,反對「單方面武力改變台海現狀」。中方對此回應稱,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看待中國和制定對華戰略,只會加劇誤解和誤判。
經過德國總理朔爾茨的三方聯盟數月的爭論後,首份中國戰略文件周四(13日)獲得內閣同意。路透社報道,這份長達64頁的文件寫道:「中國已經改變,有鑑於此,以及中國的政治決策,我們必須調整對中國的戰略。」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執行主任胡謐空表示,「從風險導向的角度看待中國,是朝着不同方向邁出的一大步。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個重大轉變。」

文件指出,中國決定擴大和俄羅斯的關係,也對德國帶來安全影響。中國仍是因應氣候變遷、疫情等全球性挑戰時不可或缺的夥伴。然而,北京也日益專斷,試圖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對全球安全產生影響。
《紐時》:對華立場更強硬

在經濟方面,文件概述降低對中國嚴重依賴的計畫,符合歐洲聯盟之前達成的原則。「我們不想與中國脫鈎,但希望將自身風險降到最低。這包括加強我們歐洲的經濟,並降低依賴程度。」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表示,「愈是擴大貿易和供應鏈的多樣化,我們的國家就愈有韌性。」

文件也稱,「聯邦政府重申和夥伴協調合作的責任與決心,防止我們發展的尖端科技被用來提高軍事能力,對國際和平安全構成威脅。」這一新政要求實行出口管制,並對在華德國企業的投資進行審查,以保護敏感和專有技術的流動。

《紐約時報》報道指,該戰略採取了更為強硬的對華立場。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問題,暴露了德國與歐洲對中國商品的依賴程度。

文件並稱,德國將擴大和台灣的密切關係,同時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台海現狀只能通過和平手段和雙方認可的方式才能改變。」
大使館聲明斥損合作互信

貝爾伯克亦公開表示,歐盟有必要團結在一起,發揮共同市場優勢,才能對抗中國的貿易脅逼,畢竟中國也需要歐洲市場。她還說,不能坐視台海緊張局勢,強調全球貨櫃輪有一半通過台灣海峽這條「全球經濟的生命綫」,警告台海若發生衝突將衝擊全世界。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發表聲明稱,德國當前面臨的很多挑戰和問題並非是中國造成的,中國是德國應對挑戰的合作夥伴,而非對手。將中國視為「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不符合客觀事實,也不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看待中國和制定對華戰略,只會加劇誤解和誤判,損害雙方合作與互信。

聲明稱,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競爭焦慮而強行「去風險」,只會適得其反,人為加劇風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