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公司11月起可「染藍」

2023-07-08 00:00

恒指公司指出,79%受訪者支持重新定位恒生指數選股指標,以更全面及更有參考價值地反映本港整體股票市場的表現。
恒指公司指出,79%受訪者支持重新定位恒生指數選股指標,以更全面及更有參考價值地反映本港整體股票市場的表現。

(星島日報報道)恒生指數公司宣布,經候選資格諮詢總結後,將納入於港交所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成為恒指及恒生科指的選股範疇。個別外國公司比重上限定為4%,恒生指數及恒生科技指數均將外國公司的總和比重,鎖定為最多10%;相關變動將於今年11月實施。
恒指公司稱,變動將由今年11月開始的2023年第三季指數檢討中實施。雖然市場上有聲音建議在最初階段時,應對引入外國公司保持謹慎態度,希望對其納入恒指及科指前,設下更多額外條件或限制。不過,恒指公司指出,早前的諮詢結果已經反映,在已回應的受訪者當中,79%表示支持重新定位恒生指數選股指標,以更全面及更有參考價值地反映本港整體股票市場的表現。另外,被列入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的主要上市外國公司,將符合恒生指數成分股的選取資格。
選股維持7行業組別

此外,恒指公司選取恒指成分股時,將維持現有的7個行業組別,包括金融業、資訊科技業、醫健行業、地產及建築業、電訊業及公用行業、必需品消費行業,以及原材料、能源工業等企業。同時,公司亦宣布將取消對「香港」成分股的數量上限,並將之前的20到25家上限改為至少20家,以維持恒指作為本地指數的代表性,有關措施同樣於今年第三季實施。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認為,由於納入外國公司上限只有4%,因此對恒指的走勢變化影響有限。對於有機會成為恒指新貴的外國公司而言,郭思治預料未必能大力刺激自身股價,他解釋,不少本港上市的外國公司業務重心並非在香港,加上其估值一般頗高,在最理想情況只會佔指數4%,對於海外公司可能只是錦上添花。
專家:佔比不高影響有限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推斷,云云外國公司之中,普拉達(1913)最有機會晉升藍籌之列,皆因客觀上此類奢侈品股份具代表性,而且其銷量相對穩定,在現時地緣局勢相對緊張情況下,普拉達作為奢侈品公司的角色較為中性,因而有更大機會獲選。另外,他同樣認為在成交額未如理想的大環境下,就算外國公司成為藍籌新貴,相關股份股價都難因而受惠。

資料顯示,現時成交較活躍的外國公司,除了普拉達之外,還有俄鋁(486)、兗煤澳大利亞(3668)、新秀麗(1910)、歐舒丹(973)及金界控股(3918)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