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減少肉食 保護地球生態

2023-05-22 00:00

全球人口已突破80億,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至接近100億。因應人口持續膨脹,糧食供應的需求也大大提升。根據世界資源學院於2018年的研究報告指出,要滿足百億人口所需,糧食供應需增加愈五成,當中肉類的需求尤甚,預計要增加七成。目前,不少國家已出現過度畜牧的情況,加上氣候變化大幅影響農作物收成,糧食供應的情況令人關注。
畜牧業對生態環境耗損大

早有研究指出,畜牧業佔溫室氣體排放約一成半,其中以牛隻排放量最多,約佔畜牧業排放量的六成半。根據亞馬遜環境研究所(IPAM)於2021年發布的調查顯示,亞馬遜森林砍伐面積中,有高達七成半被用作為畜牛的牧場。這樣大規模佔地放牧牛羊,很可能會損害土壤質素,繼而造成土地乾旱及沙漠化,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影響生物多樣性,並有機會引發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同時,飼養家畜也需要大量水源。有數據推算,一頭乳牛每日約需飲用50加侖的食水,若要從牠身上擠取1加侖的牛奶,就要讓牠多飲用683加侖的食水,相對製造一磅豆腐只需要的244加侖食水,畜牧業對生態環境的耗損明顯更大,吃素較食肉更能減排節能。有科學家估計,一個人改行素食,每年便可節約逾20萬加侖的食水。

聯合國於2019年發表有關氣候變化的報告指出,減少肉食可助減緩氣候變化。有世界環保組織更呼籲全球作出健康飲食轉型,建議以植物為主要食糧,多吃可持續生產的堅果、豆類、穀物和蔬果,減少進食紅肉和精製食物,如含氫化油、添加鹽和糖分食物,鼓勵大家要食得健康,又要保護生態環境,名副其實的雙贏飲食方案。

與此同時,有人看準全球減少肉食的訴求,締造商機研製了「植物肉」,這些植物肉主要由植物蛋白質製成,外觀及口感跟真正肉類接近,又聲稱含有肉類可提供的蛋白質、脂肪及礦物質,滿足到「食肉」心態之餘,同時不乏日常所需的營養。
糧食短缺  植物肉有待發展 

生產植物肉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其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較少。有研究指出,相對真實肉類,植物肉所消耗的自然資源較少,其生產所需的土地使用量、用水、水質污染情況和溫室氣體排放一般均可減少三至九成。

隨市場對植物肉的認知增加,吸引不少食物品牌紛紛推出植物肉產品。據市場調查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指出,預計到2026年,全球植物肉市場可增長至接近66億美元。

不過,植物肉目前的生產成本仍然高昂,難以大規模量產,加上植物肉須透過使用添加劑和營養素來調整風味,部分食物添加劑可能會對人體帶來負擔,能否普及仍屬未知之數,須業界協力提升相關的食品技術,並加強監管以確保食品的安全和衞生。

植物肉仍有待進一步發展,但全球糧食短缺卻已逼在眉睫。珍惜糧食,減少浪費固然重要,與此同時,也需要尋求方法去減慢糧食的消耗速度,我們有必要及早改行可持續的飲食模式,讓地球資源可持續發展,糧食短缺的問題才有望得到緩和。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