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變保守 廣交會定單遜疫前

2023-05-07 00:00

廣交會參展商向外國採購商介紹一款行李箱。
廣交會參展商向外國採購商介紹一款行李箱。

(星島日報報道)「我們跟了好幾年的客戶,他都未必下單。」被視為外貿晴雨表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前日(5日)於廣州閉幕,現場及網上成交額共251億美元,不及2019年同期的297億美元。多家展商反映,外商買貨的態度變得保守、貨比三家,大單較少。歐美客比例減,多了東南亞、中東、非洲的採購商。不過對於廣交會綫下重開,許多展商認為是好開始,期望秋季展期定單回升。
廣交會一年開2次,分別在春季和秋季。春季展期為4月15日至5月5日,秋季展期在10月15日至11月4日。本屆廣交會是疫情3年來首度恢復實體舉辦,加上1月內地重開國門,參展企業數量達3.5萬家,累計進館超過290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

根據官方公布,本屆春季廣交會現場出口成交216.9億美元,網上出口成交34.2億美元。翻查資料,2019年春季廣交會成交為297.3億美元,秋季廣交會成交為292.88億美元,均高於本屆的成交金額,反映外部需求依然疲弱。
綫下重開 展商倍感珍惜

儘管成交額未及疫情前,但仍有2019年同期的84%。廣交會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形容「好於預期」。

 客商下單保守是參展商的普遍感受。《中國經濟周刊》引述參加了10年廣交會的中山家電企業展位人員表示:「以前客人在現場談好,回去會發定單或者郵件,在上面直接就把訂金付了,現在這種情況很少。我們跟了好幾年的客戶,他都未必下單。」

銷售家居、電子用品的深圳大陽實業經理劉禮俊說:「世界經濟形勢下滑,國外各種政治、經濟因素,都造成了境外採購商在購買商品時相對保守,不像以往進行更大批量的採購。」

另一個變化是歐美傳統大客的身影,較以往減少。劉禮俊表示,公司原來的客戶以歐洲、美國和日本為主,這一次來訪的更多的是俄羅斯、東南亞這兩個市場,還有墨西哥、印度等國家,西歐除了英國有一定數量的客戶,像德國明顯感覺比以前少。

江門康美製品有限公司員工劉景富亦有同感:「以前歐洲那邊的客人比較多,現在感覺東南亞的後勁特別大,可能是『一帶一路』把周邊的國家和地區帶動起來了。」官方數據顯示,一季度,內地對東盟、南美和非洲等地的進出口規模,升至28.4%。

對於本屆廣交會綫下重開,展商倍感珍惜。「雖說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很多人不去實體店了,但展會上看到、摸到我們的產品,這種感受還是不一樣的,不能被替代。」廣州邁斯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經理田繪宏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