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擬允外國公司染藍
2023-04-27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外國企業未來有望成為藍籌股,恒指公司昨日刊發諮詢文件,建議將外國公司納入恒指候選資格,維持恒指現有7個行業組別,以及取消25隻「香港」成分股上限,並向市場徵詢意見,諮詢期將於5月31日截止。惟恒指下一輪季檢將於5月12日公布,意味即使外國公司被納入恒指建議獲接納,亦未能趕及5月季檢。
恒指公司表示,為更符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角色,連接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公司建議將外國公司納入恒指選股範疇。該公司續指,在港上市外國公司數目由2010年的6家,增至目前的68家,而目前外國公司只佔香港股市一小部分,截至今年3月底,在527隻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中,只有6隻為外國公司,共佔指數比重0.5%,包括普拉達(1913)、俄鋁(486)、兗煤澳大利亞(3668)、新秀麗(1910)、歐舒丹(973)及金界控股(3918)。值得留意的是,恒指公司對外國公司定義為於大中華地區以外註冊,而且主要業務來自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公司。
未及下月季檢生效
本港對外國公司愈趨重視,以香港作為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自2018年起符合納入恒生綜合指數資格,而在今年3月起,符合條件的相關外國公司股票亦可被納入港股通。
紅蟻資本投資經理李澤銘估計,恒指公司觀察到普拉達等奢侈品公司表現較好,加上外國公司可被納入恒指,或會吸引海外投資者,以及更多海外公司在港第二上市。他補充,普拉達及新秀麗被納入恒指機會較大,又指俄鋁有制裁及停牌危機。至於恒指公司提議取消「香港」成分股數量上限,他認為現行規則有問題,因為「香港」成分股數量會隨恒指擴容而增加,故應限制「香港」成分股佔比,而非數量。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認為,是次諮詢建議令恒指公司在「揀股」方面有較大彈性,有更多選擇,而外國公司可以被納入恒指非壞事,可以多一個概念範疇。他表示,可「染藍」外國公司選擇不多,因為自恒指改革以來,恒指公司會參考個股市值、成交額及行業代表性等作為選股準則,又指雖然普拉達市值較大,但都未必「炒得起」。
普拉達成新貴大熱
恒指於2021年改革,成分股由原本的50隻,目標在去年中前達至80隻,最終數目為100隻,目前有關進度已大落後,上次2月恒指季檢亦罕有維持成分股數目76隻。雖然恒指公司曾表示,不可以單純為達到目標,而降低挑選新藍籌股門檻。
李澤銘表示,恒指成分股在上次季檢「無變動」,主要是「加到無得再加」及當時市況差。他預計,下月季檢「中字頭」、有央企背景股份有機會被納入恒指,因為股價表現好、估值較低及政治正確。黃德几則表示,暫時未有季檢「心水股」,又提及恒指的7個行業組別中,科技股佔比已見頂。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