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首射「火星-18」導彈

2023-04-15 00:00

北韓首次試射「火星-18」新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
北韓首次試射「火星-18」新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

(星島日報報道)北韓朝中社周五報道,為增強該國的核反擊能力,周四在領導人金正恩的親自指導下,首次試射「火星-18」新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官方聲稱這是該國迄今「威力最強」的導彈,是北韓戰略武裝力量「未來核心主力手段」。
今次是北韓首次使用固體推進劑進行中程或洲際彈道導彈發射。2017年以來,北韓測試的洲際導彈使用的都是液體燃料,必須在距離發射地較近的地方添加,且不能長時間保持燃燒。而帶有內置固體推進劑的洲際彈道導彈會更容易移動、隱藏和快速發射,因此更難被偵測或被先發制人銷毀。
愛女陪同觀看試射

金正恩在發射場地觀看導彈試射,愛女金主愛陪同在旁。金正恩對發射結果表示滿意,聲稱「火星-18」導彈的橫空出世,將大大改變戰略威懾力量體系,突飛猛進地發展核反擊態勢的效用,給進攻性軍事戰略的實用性帶來變革。意即由液體推進劑改為固體推進劑後,可大幅縮短發射準備時間。

朝中社聲稱,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第一級助推器分離後,墜入距離鹹鏡南道金野郡虎島半島10公里的海域,第二級落在鹹鏡北道漁郎郡以東335公里海域。報道指,新導彈的軍事效用之大、威力之巨,足以成為可靠的戰略打擊手段。

報道又稱,「火星-18」試驗旨在驗證大功率固體燃料多級火箭發動機的性能、級間分離技術和作業系統各項功能的可靠性,評估新型戰略武器系統的軍事效用。第一級助推器設定為標準彈道飛行方式,第二、三級設定為高仰角飛行方式,採用延遲起爆分離方式,在限制導彈最高速度的同時,確認其各個分系統的技術特性。這意味着增大導彈第二、三級的助推仰角,向上爬升以縮短導彈的飛行距離。

發展固體燃料的洲際彈道導彈,長期以來一直是北韓的重要目標,因為這能幫助北韓在戰時加速導彈部署。預計北韓繼續試射「火星-18」,不斷改進固體推進劑,發展發射技術。
韓美同日聯合空演

美國空軍B-52H戰略轟炸機同日時隔9天再次飛臨韓半島,參加韓美聯合空演。南韓國防部表示,此次聯演再次確認美國戰略武器迅速抵韓的能力,顯示延伸威懾的強烈意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