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完善交通網絡 回應社區發展需要

2023-04-12 00:00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基建先行,創造容量」,要以運輸基建驅動發展。早前,特區政府啟動《運輸基建迎未來——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公布「三鐵三道」策略。民建聯為此提出15項優化建議,並針對不同社區,持續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以完善交通網絡,回應社區發展需要。

以啟德發展區為例,早前啟德「簡約公屋」項目引起當區居民普遍反對,原因之一,是完善的交通配套理應是核心商業區的關鍵因素,但當局年前決定擱置原有的單軌列車項目,改為「多元組合」連接系統,即以巴士、小巴及行人設施為主導,早已令候車人龍出現。一旦「簡約公屋」落成,該區新增人口可能多達3萬,加上大型公共屋苑,私營屋邨、郵輪碼頭、兒童醫院、啟德醫院、水上活動中心及體育園設施等陸續落成啟用,交通壓力有增無減。居民擔心僅靠目前的交通工具,載客容量遠遠難以承擔湧現的人流。

筆者認為居民的擔憂合情合理,所以一直要求當局回應民意,加強當區的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並重新考慮引入集體運輸系統,包括參考內地經驗,引入成本較低、建造時間較短的運輸系統,讓居民盡早受惠。

具體來說,筆者建議這段新系統同時服務啟德至觀塘一帶,與現有啟德站接駁,東向增設麗晶花園、啟祥道、九龍灣商貿區站、海濱道、觀塘碼頭站、茶果嶺道、與現行港鐵油塘站接駁後,再往藍田北及寶達;西向增設體育館站、都會公園、跑道休閒區、郵輪碼頭;並以建造天橋方式接駁郵輪碼頭站與觀塘碼頭站等。

此外,新系統與目前港鐵車站的連接,必須以便捷為原則,以方便居民轉綫。
應增黃大仙延綫 車站要便民

與此同時,黃大仙及半山長期飽受交通擠塞問題困擾,而政府去年以工程困難為理由,改用高架無軌捷運系統替代擬議的東九龍綫。對此,筆者認為有關系統可與上述建議中的啟德交通網絡連接,並提出以下三點關注:第一,必須增設黃大仙延綫,具體是由彩虹東增設延綫至鑽石山、富山、學校村及慈雲山站,以回應半山居民的需要,並提高系統的整體效益;第二,車站位置應以方便居民作為最大原則,走綫應以服務最多居民為最大考慮;第三,新系統與港鐵車站必須盡量做到「無縫交接」,例如考慮以港鐵行人隧道出入口模式,而非需要經一段行人道路路面,輾轉才能再進入港鐵站,以增加居民乘搭新系統的意欲。

本港要拓寬發展空間,提升發展質量,集體運輸乃大勢所趨,期望當局繼續在各區推動運輸基建項目,既創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亦能回應社區發展需要。
李慧琼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